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的习性 >> 从内容主题价值导向及意义剖析老狗的
文
每日说彩
前言:藏族导演万玛才旦的作品《老狗》讲述了一个看似平铺直叙,但却饱含了无限深意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末,藏区某地,贡布打算把家里的老藏獒卖给乡里的狗贩子,父亲却执意要留住这只老狗,并在路上赎回了那只已经被买走的藏獒。之后,老人把狗藏在藏人们信奉的神山上。然而放到神山上的藏獒却再次落到了狗贩子的手里,即将被运往内地作为宠物。贡布为夺回藏獒与狗贩子发生了冲突,最后被警察拘留。这只老狗的命运几经周折,却依旧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年迈的父亲在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
藏族导演万玛才旦延续了对文化议题的含蓄铺陈,延续了《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中对藏区文化的着力表现。他与摄影师松太加默契十足的合作令镜头语言一如继往的生动活泼,价值导向始终清晰明确,让人观看之后回味良久。
《老狗》的藏区远没有风光片那般如诗如画,普通藏人的生活也显得波澜不惊。即便是在老人同自己的老狗走远的那一幕,我们看到的也是导演有意的克制与隐忍。
在我看来,作为一部剧情片,《老狗》的画面和镜头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它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藏区,也正是因为这样真实的人文环境,我们才能明晰地感受到现代化给藏区带来的影响,或者说是商业价值对于西藏地区原始生态和传统生活的侵蚀与破坏。
01、内容主题:贡布与父亲的观念冲突,以及老狗的命运安排,影响着后来的生活
故事中,贡布与父亲的观念冲突在于二人对狗的感情、态度大相径庭。在老人那里,“狗是牧人的宝”、“狗是牧人的朋友”、“狗是牧人和牲畜的依靠”;而在贡布和一些年轻人的眼中,“老狗以后肯定会被别人偷了卖掉”、“不如把狗卖了”、“这条狗还值一点钱”。城里人对养藏獒的乐趣、狗贩子对贩狗的趋之若鹜以及老人对狗的态度相互交织,组成了故事的主线。随着情节的发展,最后也道明了两代人和一个地区的生活现状和社会背景。
①父子之间的相处时而疏远,时而靠近,冷与热的交织,表现出了家庭生活中的情感矛盾
老人养了十三年的藏獒不见了,他急得团团转。可儿子贡布冷淡表示,他把狗卖给了狗贩子。老人一听,瞬间火冒三丈,他怒骂儿子不知羞耻,并气冲冲地说道,你卖狗不如卖了我。可贡布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他告诉父亲现在到处有人偷藏獒,与其被人偷去卖,倒不如我们自己卖了赚上一笔。老人只觉得好笑,狗是牧人的朋友,牲畜的依靠,哪有卖掉的道理。他让儿子拿出卖狗钱,贡布也懒得争论,把卖狗的三千块递给了父亲,然后倒头继续睡觉,老人一接过钱就马不停蹄地去了狗贩子那儿。
从儿子私自买狗的事情中,可以看出平日里这对父子相处得并不融洽。儿子贡布想到更多的是以利益当先,而父亲身上散发着的是老一辈藏族人对万物生灵的爱抚之意与不被世俗所玷污的尊严。二人思想观念的差异是导致这场感情冲突的根本原因。
直到后来,儿子才开始理解父亲的用意。为了不让偷狗者抓走藏獒,老人把藏獒带去神山,放了它自由。可贡布在家没有看见藏獒,便主动询问老人,老人则轻松道,我把它放进了神山。然而第二天,狗贩子告诉老人,有人把狗抓了去,准备送往内地。贡布一听闻便去追狗,可老人并不相信,那可是神山,是藏民们心中的敬畏地,谁敢冒犯去那里抓狗。没过一会儿,身为警察的侄子送回了藏獒,他告诉老人贡布为了抢回狗,打了狗贩子一顿,还要被拘留十天。
老人赶去警察局看望儿子,他心里十分感激儿子,只是碍于面子始终没有开口,父子二人不断点烟抽烟,彼此的关系也和睦了许多。父亲看到了贡布的懂事与支持,心也轻松了很多。
在我看来,贡布从自己的独断专行到善解人意,从反对到支持父亲的想法,未尝不是人生中的一次成长与蜕变。儿子从内心而言是关心父亲的,原本冷漠淡然的态度转变为心甘情愿的付出,原本疏远的父子关系,现在变得和睦起来,用无声的行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亲情的纯粹。而父亲也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平日里不善言辞。尽管有所责骂和埋怨,本意也是希望儿子能够有所担当,做一个明理的成年人。
②老狗的去留与父亲的一再坚持,注定了后来的生活
老人一拿到钱就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狗贩子那儿,准备换回自己的狗,可狗贩子死死拉住狗链不肯还狗。老人急了,我的狗凭什么不让我牵走,可狗贩子答到,我花钱买的狗凭什么给你。良久,老人还是没能争过狗贩子,他依依不舍地看了看狗,然后又急匆匆地找到身为警察的侄子,并请求帮助。侄子听了事情的经过,就出面说服了狗贩子。就这样老人如愿以偿地要回了自己的爱狗,这是第一次的坚持。
第二天,老人带着藏獒一起牧羊,可一名狗贩子打起了藏獒的主意。他出四千块,让老人卖狗,老人坚决地回答道,狗是牧人的朋友,我是不会卖的。狗贩子指着另一只藏獒说道,就是因为狗主人怕被人偷了,主动卖给了我。你现在不买,肯定会被人偷。老人心中只觉得悲凉,当年这名狗贩子的父亲是这一带最厉害的猎手,并拥有十二只凶猛无比的藏獒。那时候的人是多么珍惜狗,他指责对方,为了一点钱就摒弃父辈的传统,做起了卖狗的营生。狗贩子见他态度坚决也只好悻悻离开,这是第二次的坚持。
第三天,老人带着藏獒一起守护羊群,享受着属于牧人的宁静,这个时候狗贩子又一次找到老人。这次不同的是,他带来了自己的老板。老板看了看藏獒,表示道现在纯种的藏獒越来越难找了,他出价一万让老人卖狗。可老人坚定道:不卖。狗贩子感叹到一只老狗值这么一个好价钱,你就卖了吧。可老人没有一丝地动摇,老板接着把价开到一万五甚至两万,可老人依然不为所动。没有办法,狗贩子和老板只好无功而返,他们离开后老人起身把藏獒带上了神山,这是第三次的坚持。
在我看来,并非所有人都对这种基于数字和金钱的商业文明沉浸自如,故事中的父亲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老人始终都在顽强地守候一方未被“钱”渗透的净土。在老人看来,老狗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自己已经内化了的信仰的象征。因此,再多的金钱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视狗为宝的老人与视狗为宠物的城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是因为老人的坚持,才让家人的心重新凝聚到了一起,让原本不安定的家庭生活重新归于平静。
02、价值导向:商业文明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藏区人的价值观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老狗》都不是一个虚幻美丽的香格里拉神话,倒更像是一曲充斥着喧嚣的挽歌。《老狗》这部电影展示了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经济转型对西藏文化的侵蚀和影响。
影片从一开始,响亮的发动机声、大货车喇叭声、钻机嗡嗡声、工地的锤打声便把这个藏区小镇沉浸在了一个喧嚣嘈杂的现实世界。这是一个现实的西藏小镇,在资本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故事里的老人是善良和传统的代表,他对新事物、新观念有甚多的不解与疑惑。城里人的生活蒸蒸日上,缺乏的是更多的新鲜感和精神追求。而西藏仍旧穷困保守,需要被迫革新,这都是商业文明带来的差距。
故事里沉默的藏獒老狗是主角,是牧人难分难舍的昔日伙伴,是商人们觊觎的对象,是小偷毫无抵抗的受害者。在不同人的眼中,其带来的价值截然不同。
影片当中,一次广播让人印象较深,也侧面地反映了老人与贩狗者之间价值导向的偏差。在小镇的大楼前,贡布在完全忽略广播的背景下将自家的老狗卖给了狗贩子。广播里发出的是带有西域风格的诗朗诵,在内容较短的诗歌里,不时出现着“疯狂”、“疯癫”的词汇。这跟之后贡布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购物广告形成了巧妙的呼应,广告里充斥着“质量高于黄金,但价格远远低于黄金”、“现在再降”的信息。这些明码标价的信息和反复强调的宣传,赤裸裸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价值导向。
和追求宁静的农耕文明以及墨守传统的游牧文明相较,看似简单直接的商业文明其实更为复杂,它让人们折服于多变无常的数值之下,逐渐地丧失了心中的那块净土,乐此不疲地追求那些本不纯朴的物质生活和利益主张。
老人跟贩狗人之间的对话尤其耐人寻味。在贩狗人看来,老狗的价值是与某一数额的金钱挂钩,因此他在老人的不为所动面前一次次加价,从四千到一万再到两万。殊不知,再多的金钱价值都抵不上老人心中的那份信仰。商业文明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藏区人的价值观,曾经拥有十二只藏獒的青年毅然决然地成为了贩狗的中间商,而在贡布那里,一只老狗的价值也远没有块钱来的实在。
藏地的文化、经济方面与内地都存在差异,商业化的到来让人们的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可悲的地方在于,商业文明的发展让一些人丢弃了本该保留的东西,保留了本改丢弃的东西。老狗的价值也正是在这场新、旧观念的冲突之下显现了出来。
03、现实意义:《老狗》的现实影响,值得思考
①传统的信仰,并不全是落后的文明
我们把现代化对传统信仰的改造和洗涤称之为“祛俗”,但仅从“俗”字而看,并不能完全代表所有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信仰。藏区的传统文化也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质和风貌文化,纯粹的信仰并不会被时代所抛弃。影片的最后,失去了忠实伴侣老狗的老人在草原上步履阑珊地缓慢前行,这个长镜头让我想起了之前在很多视频中看到的在公路上终日跪拜、千里徒步去拉萨的藏民。
老人没有办法阻挡外来的文化、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但是老人已然有抉择的权利,老人的行为似乎在告诉我们,老狗就是他信仰的象征,他以决绝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持守,也算是对老狗的一种保护,使它免遭贩卖。它属于这片土地,这片草原,它应生于斯死于斯。
②亲情关系并不复杂,只要心中有爱
贡布把父亲心爱的老狗卖掉后,遭到了父亲的严厉指责。影片中的父子关系似乎看起来比较冷淡,其实更多的是源于父亲对儿子的殷切期盼和生活要求。老人经常在家抱怨贡布的不争气、没本事,也是恨铁不成钢的一种表现。后来父亲对儿子的爱与大方感化了贡布,贡布也在一次打斗中为父亲挽救了心爱的老狗。二人逐渐感情升温,默默地表现着父子情深。
我们与家庭的关系是始终联系在一起的。对于亲情而言,家庭成员的感情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有时可能会与家人之间发生情感冲突,但在亲情的世界里,只要诚以相待,这种关系自然能持久地维系。我们与亲人相处的时候,其实更应该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软碰硬。毕竟,亲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只要心中有爱,对方自然能够感受得到。妥善处理好与亲人的关系,这样家庭生活才会更加和睦、美满。
③善待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老牧人不解地问:这狗为什么身价这么高?答曰:城里的有钱人爱养藏獒做宠物。老牧人道:狗是牧人的朋友,城里人养他做什么?
城里人之所以要养藏獒为宠物,大抵是为了满足其的虚荣心。
英国有一位生物学家说过,“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从前,动物是人类的祖先,现在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未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文明的发达并没有造就动物世界的安逸,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它们也是有血有肉的,它们也会知道什么是痛,什么是爱。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去买宠物养着,看似十分有爱,实则是为了排解内心的孤独感,亦或是填补自己的虚荣心。天地生万物,人与动物的关系就象多米诺骨牌。生态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人类仅仅只是这个链条中高智慧物种的一节。爱护动物,其实也是爱护我们本身。
结语
本文从“内容主题、价值导向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了分析,一条老狗承担着藏族牧区文化的脊梁,现代文明充斥着藏民们不安的内心。传统文化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藏獒是冲突的牺牲品。影片始终透着一股藏区独有的韧性与桀骜,只因为草原牧人的底色,容不得玷污和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