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的种类 >> 祁连山突现几只马彪被称为猛兽之首,它们
祁连山,一个离人间烟火太远,离天堂太近的地方,这里奇形怪状,生态多样,各种野生动物,甚至是豺狼野兽也可以在这里尽享“天伦之乐”。
因其拥有广阔的面积,丰富的物种以及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祁连山也被称为“万宝山”和“动物的游乐园”,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在这里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豪情壮语,吸引了后世大批游客在这里停留驻足,并欣赏和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当然,浪漫归浪漫,但其中的危险也不容忽视,祁连山小鸟依人的同时也可能是危机四伏,山中除了生活着一群和人类圈子井水不犯河水的羚羊野兔之外,还依稀分居着豺狼,猎豹,黑熊等猛兽,这些物种也给祁连山贴上了危险的标签,来这里旅游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前不久,驻守在祁连山脚下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较为神秘的物种出没,之所以称其为神秘,是因为它们出现的次数着实是少得可怜,遍访中国各地,甚至已经难以随随便便见到它们的身影,这是一群已经濒临灭绝的物种,在全世界,马彪估计也只存在~只。
这次出现在祁连山的马彪,在红外摄影机的拍摄下,可以看出,马彪们三五成群的在裸岩上奔走,后面还跟着整个家族的希望——几只呜呜叫的小马彪,它们似乎是在寻找食物,又像是饱餐后若无其事地在公路上小跑散步,萌萌的外表下却隐藏着极其凶残的内在。
这些看上去像狗又像狐狸的小动物,在研究人员看来,它们是马彪,而到了当地人的眼中,村民依据其棕红色的皮毛和其他相似的外形特征,亲切地将其称为红狗或者红毛狗。
马彪也算得上是生物圈子中比较优秀的山地捕猎者,不过,要论起他们在野外的出没频次,马彪又似乎是江湖中擅长于隐藏的绝世高手,它们不轻易出没,喜欢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因此显得十分神秘。
前面所说的马彪其实就是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豺狼组合没少祸害老百姓家中养的各种家禽牲畜,要论起体型和真实的战斗力,豺若单打独斗,难以斗过其中的野狼和虎豹,但凭借其无畏的勇气,有种欲与天公试比高,敢与强者叫板和搏斗的精神,人类将其排在四大猛兽之首,豺是可以受之无愧的。
要形容一个人非常歹毒凶险,我们一般都会使用“豺狼虎豹”这个词,其中所描述的四大野兽不仅令古人闻风丧胆,同时猛兽的经典代名词,后三种动物一般都能在动物园看到它们的身影,而豺因其数量十分稀少,也不太喜欢招摇过市,所以人类对它们的印象应该很浅很浅,甚至已经忘掉了它们原来的模样,以为豺就是狗,狗就是豺,虽然豺有亚洲野犬之名,狗也被称为豺的后代,但两者之间依旧存在很大的区别。
和现在的家犬相比,豺的弹跳跨越能力非常强,可以说是将“飞檐走壁”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两只后腿就要稍微用力,豺就能轻而易举地越过人的头顶,甚至还能停留在空中做简单的旋转位移,这是一般犬类所无法比拟的,对大部分擅长跳跃的猫科动物而已,它们也只能望尘莫及。
豺究竟有多凶猛?能与老虎搏斗?
在中国字典中,有一个叫“鸢肩豺目”的成语,其中的鸢指的是老鹰,而豺就是我们所说的豺狗,鸢肩豺目指的就是那些极度凶恶的人,足以看出,在古人的世界观里,豺可不是一种善茬的存在,另外,生物学家也经常将豺和老虎这种顶级捕食者相提并论,所以豺的凶恶是人尽皆知的。
豺狗因其体型瘦小,耳朵而圆,经常被人类所轻视,事实也是如此,豺狗体长也就1米左右,体型较大的豺狗,其体重可以达到0多公斤,而对一般豺狗而言,他们的体重都介于18~公斤之间,在加上它们的外形着实像狗或狼,所以才有了豺狗的称呼,而老虎不愧是生活在食物链上层的动物,身姿一骑绝尘,一只身长接近两米的老虎在成年虎群中随处可见,同时他们的体重也可以达到00多公斤,和老虎相比,豺狗就是一只待宰的羔羊。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而对这些经常生活在野外的动物而言更是如此,若因其体型瘦小就认为其战斗力弱,那么豺狗早在自然界销声匿迹甚至是绝种了,但我们可以看到,豺狗的生存能力非常强,有时他们还可以和老虎,狮子,金钱豹以及其他大宗野生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圈子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虎口夺食,和老虎“同分一杯羹”。
豺的凶悍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们在围猎之时会露出嘴中错落的锋利牙齿,这种呲牙咧嘴的形态才是它们本来的面目,豺的嘴虽然不大,但它们的咬合力能够达到磅以上,折合算来是多公斤,这种力度足够撕开笨重猎物的皮肉,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当然,由于豺体型本身不大,所以力量并不是它们的绝对优势,足以引起竞争对手顾忌和害怕的,是豺超长的续航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豺的捕猎方式和狼其实非常相似,效仿的是群狼战术,面对大型的野生动物,既然不能依靠蛮力获胜,聪明的豺便想方设法呼朋引众,集中巧劲,先是合围目标,将其体力耗费至极限,再从后方跳上目标的后背并咬住它们的咽喉使其殆命,这种方法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一两只豺在遇到老虎之时,可能没有什么招架之力,只能吃老虎的残羹剩饭,但只要三只豺聚在一起,它们就能吓跑正在享受美味的金钱豹,数量再多一点,方圆几十里都将是豺群的主场,它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在野外横行霸道,不单单是抢食其他动物的猎物这么简单,甚至还可以围猎老虎或狮子,将其变成自己的腹中之物。
总而言之,集群的豺几乎能对抗所有可能的大型猎物,小到羚羊,白唇鹿,大到野驴和牦牛,几十只豺聚在一起,可以组建起一支力量大得惊人的顶级猎杀军团。
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讲的就是豺狗追杀孟加拉虎的场景:
一只重达多公斤的孟加拉虎在寻食的过程当中遇到了七八只豺,双方都想迅速结果对方,因此摆开了战场。
搏斗开始,几只豺马上变换战术,朝着四方散开,开始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向猛虎发起进攻,但此时饥肠辘辘的老虎依旧是余威不减,孟加拉虎直接用尾一扫,前爪一甩,直接将其中的三只豺抛向远方,落在地面打滚,另外一只豺趁机咬住老虎的脖颈部位,老虎疼痛不已,焦躁的回过身来对付剩下的豺,殊不知,从另一个方向飞驰过来的豺又咬住了老虎后背。
老虎进攻不得又招架不住,开始在地面不停地打滚,趁着豺回退之际,老虎立马离开了“战场”,对豺而言,即将到嘴的猎物岂能放弃,因此对老虎紧追不舍,其中已经受伤的豺也是紧跟前往,大概过了四个小时,此时的老虎已经筋疲力尽,只能被动挨打,最终被豺分而食之。
为什么在豺群的眼中,几乎没有什么天敌?
首先,豺是顶级的山地捕猎高手。一般而言,豺都喜欢群居,通常是一个或几个家族聚集在一起,不会单独行动,最少也有两到三只以上,多的甚至可以达到0只甚至0只以上,对于这种行动敏捷,又有头领带领的物种,在捕猎时,只要针对力量和体型都占据优势的目标,它们往往都会采取合围消耗的战术,以多取胜,这样也能弥补他们的劣势和不足。
其次,豺的行动非常迅捷,其奔跑速度并不亚于一般的猫科动物,凭借其擅长跳跃的本领,往往能在自然界排名靠前,一般情况下,豺原地起跳,最远距离可以达到三米左右,若能够借地助跑,就可以直接越过5~7米宽的深沟,同时,它们向上也能越过高达三米的障碍物,这也能够比较充分说明,为啥豺在捕猎之时喜欢跳上大型动物的后背进行偷袭,因为弹跳本身就是它们最大的优势。
最后,就是豺生性凶猛且胆量比一般动物都要大,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豺体型本来就小,不占据优势,如果胆子不大或者没有充分的生存谋略,那么其在自然界这很难活下去的,恰是因其捕猎之时的凶残,才奠定了其四大猛兽之首的地位。
豺在捕猎之时,若有机会,一般情况会先抓瞎目标的眼睛,使其失去方向感,另外还会咬掉它们的耳朵或鼻子,其中最凶残的一点,就是它们会直接对准猎物的肛门进行攻击,通过“掏肛”的方式使猎物直接毙命,这让它们看起来很像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的的斑鬣狗。
豺主要以体型较小的食草兽为食,偶尔也会围猎大型野兽打打牙祭,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豺一般不会直接攻击人类,有时甚至还会帮助人类化险为夷。
在老家曾听当地老人讲过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真实事件:
当时有一个村民正在野外锄地,刚好碰到一只金钱豹出来觅食,金钱豹在距村民大概50多米的地方虎视眈眈,村民望见之后赶紧向旁边的一棵树跑去,金钱豹也马上跑了过来,已经被吓迷糊的村民马上爬上了树顶,对同样会爬树的金钱豹而言,爬树并不能躲避伤害,但当他低头看向金钱豹之前所在位置的时候,发现此时的金钱豹已经慌忙逃窜,而其后紧跟而来的是几只毛色棕红带黄,既像狐狸又像狗的神秘动物,像流星一样追着金钱豹而去,村民后来才得知,这群动物就是豺。
当然,这不算是豺在有心保护人类,他们只是在围猎金钱豹的过程中无意间保护了这个村民,如果此事并没有发生,或许村民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不过,也有部分人将豺和狼都划分为典型的危险分子,如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发生野物进村叼走小孩的事件,当然其中有没有豺并不确定,毕竟口说无凭,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在当时,如果村里养的家禽牲畜不见了,只当说是被山中豺狼给叼走了,“豺狼”只是当时人们习惯性地对山中野兽的称呼,但就实际而论,狼在当时出现的频次更高,而豺主动攻击成年人类的案例真的很少。
豺为何会成为濒临灭绝动物?
根据当前豺的活动范围,一般可以将豺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活在南亚,东南亚以及中国南部的南方豺,另一部分则是生活在中亚,中国北部及俄罗斯的北方豺,气候温暖的地方是豺的活跃地带,我们经常能听到印度或者印度尼西亚等地区关于豺围猎老虎或金钱豹的报道,但北方豺群数量在近百年以来一直在呈现下降的趋势。
如20世纪70年代以后,俄罗斯几乎再也没有关于豺的报道,而到了年,土耳其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向外界宣布,土耳其野生豺已经销声匿迹,截止到目前,全球野生豺加起来估计也不超过1万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已经将其列为濒危动物。
按道理,豺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几乎不会出现针对豺的资源利用型猎杀,那么豺为何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减少,甚至在食物资源并不匮乏的祁连山,豺也沦为了难得一见的物种呢?
据科学研究发现,豺的迅速减少和人类活动同样有很大的关系,另外豺对家犬身上的传染病的抵抗能力非常弱,目前人类饲养家犬的数量比较多,豺在外出觅食的时候很有可能会碰到家犬或者那些已经被人类抛弃的流浪犬,接触后从而感染它们身上的传染病,豺又是集群动物,这种传染病很可能会在豺群当中扩散,从而引发大量豺的死亡,比如青藏高原上的藏獒热很有可能是导致高原豺消失的主要原因。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化之后,地球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第6次物种大灭绝阶段,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曾对地球物种灭绝的速度进行了预测,地球每运转1个小时就几乎有种生物灭绝,这给人类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否则最终灭绝的,很有可能就是人类自身。
豺虽然有时候会伤害人类的家畜,但它们同样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动物,这个世界没有什么物种是多余的,食物链上的压制往往也是环环相扣的,一种生物的灭绝势必会导致另一种生物的泛滥,豺群可以控制类似于羚牛这样的大型动物,也可以避免野兔的泛滥,它们是一个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因此,保护它们也是必要的。
希望我们永远能够在荒芜的旷野中看到它们欢乐地奔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