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生活环境 >> 古代新疆有一个汗王,对科学的重视近乎苛刻
准噶尔,是蒙古族四卫拉特之一,因为兼并了其他各卫拉特,统治范围几乎包括今天的整个新疆以及中亚的一部分,在新疆历史上影响力非常大,而且辐射到周边国家。
给人的感觉,游牧民族是不重视文化的,然而准噶尔汗噶尔丹却是一个非常重视文化的人。他有一个著名典故,就是峰骆驼的图书馆。他收集了大量的图书,需要峰骆驼才能驼上。准噶尔过着游牧生活,每一次转场,他就让骆驼驮着图书随着转场。
噶尔丹是准噶尔几代有作为的汗王中非常突出的一位。他非常注重科学放牧,为了保证牛羊马和牧羊犬的纯度,他甚至把草场、山沟按照游牧经济的需要,以及牧民对于畜种改良的需要,严格进行分类。牧场之间是互相隔离的,不允许品种混杂的。甚至连牧羊犬都有专门的山沟来饲养。这是在没有科学技术支撑的情况下的土办法。因为这样的游牧活动,一些山坡、草原也就因此有了独具特色的名字。
昭苏县的大小洪纳海沟,意思就是饲养棕黄色的大藏獒、小藏獒的地点。巩留县的夏尔布谷琴,就是喂养黄色天山马鹿的地点;察布查尔县的琼博拉山沟,就是饲养成年公骆驼的地点;巩留县的雅玛图就是饲养公山羊的地盘,等等等等。
霍尔果斯一带,主要生长着适合给骆驼贴膘的牧草,山沟内遍地都是骆驼粪便,因此得名霍尔果斯。霍尔果斯就是骆驼粪便的意思。类似的地名有两个,蒙古族都知道,第二个霍尔果斯河就是沙湾县的金沟河,河边的博尔通古牧场(蒙古语,灰白色的鸡鸡草滩,适合放牧某种牲畜的地盘)有一个村子叫霍尔果斯托海村。
在新疆,尤其是噶尔丹后期,他把统治中心转移到了伊犁河谷,在这一带留下了很多具有当时特色的地名。除了国内的草原,在伊犁西境之外,也还存留很多这样的地名。
在品种严格区分的情况下,准噶尔甚至出现了语言的细化,比如一岁的没有交配过的羊羔、棕黄色的大藏獒、三个月的羊羔、两岁的交配过的羊等,都是独立的单词。就像汉语分别叫一月、二月、三月,而英语的一月二月三月都是独立单词一样。
准噶尔汗国的强盛,也和牲畜品种的纯正非常有关系。纯正的品种不但保证了毛、肉的质量,甚至畜种对周边部落也非常具有吸引力,准噶尔可以以大价钱卖给别人。
据说,噶尔丹对纯种牲畜的重视,就是来源于古人著作中的教诲。能经常看书,并活学活用,并最终转变成了经济利益,成就了部落的强大,这在古今中外古代游牧部落是非常少见的。
当然,准噶尔的强盛也导致了妄自尊大,表面上服从清政府,但是多次劫掠、骚扰喀尔喀等蒙古部落。康熙皇帝大为震怒,著名的康熙三次亲征都是为了征服准噶尔。
而准噶尔的强盛又导致了兵强马壮,所以康熙并没有扫清准噶尔。雍正时代,傅尔丹损兵折将,差点被雍正杀了,而岳钟琪也仅仅到了乌鲁木齐,就裹足不前。一直到了乾隆时代,兆惠、海兰察才彻底平定了准噶尔。然而准噶尔部落也从此衰落,如今只有昭苏、巩留等地还有部分准噶尔部落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