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

浅析文本阅读到微作文实例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9 16:17:56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本次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命题任务由笔者承担,故此在对三篇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可谓煞费苦心。因为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相对较弱,笔者尽可能选择较为浅显的文本,故所选文本均与课本内容相关。希望学生在相对熟悉的语境下能够更自如答题。先从小说阅读文本说起,本次小说阅读选择的是周国华《途中》,一篇以藏地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下面,笔者从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总结学生在阅读小说文本时存在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中还原他们的阅读习惯,以此指导笔者对学生阅读文本意识的培养。实践出真知,站在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步骤。以期在后半期的阅读指导上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小说文本阅读学生答卷实例

以下是笔者从高一4班学生的答题卷随机抽选的四份试卷小说文本答题实例。

小说开篇写“藏獒”与“他”对峙的情景,有哪些用意?(6分)

分析:从阅卷来看,本道题是三道小说主观题中得分最低的题目,其实这道题只是进行了一道伪装,如果以本真面目示人的话,它应该是这样问: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如果题目这样问,学生得分肯定会高一些,因为强调过很多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生可以毫不费力的答出。但是换了种问法,将环境换成情景,学生就茫然不知所措。

生1:这是一个上课听讲比较认真的孩子,牢记主观题目要分点答题的要义,答案是分点来组织的。写了两点,第一点是说写出主人公的恐惧,第二点是说为下文做铺垫。得分2分。该生的答案得分较低的原因有二,一是虽然分点答题,但没有按照分值去答题,6分的阅读题至少要答3点,没有写出相应的得分点。二是过于含混,写得过于简略,没有引用原文去答题,答案说服力不强。

生2:该题得分1分,得分过低。明显的是没有读懂题意,题目问的是作者写人与藏獒对峙的用意。他的答案却是写人为什么会和藏獒对峙。这是学生常犯的错误,没有明确题干含义,盲目答题。

小说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藏族老人?请依据文本,简要分析。(8分)

分析:本题是一道小说常规题目,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因为小说文本较为简易,所以这道题应该得分在4分以上。但是从阅卷情况来看,这道题得分并不理想,学生大都可以写出这位藏族老人善良、和蔼、朴实等品质,但也仅仅限于善良这一点,对老人身上的其他品质学生并不能很容易的找出。

生3:该生本题得分3分,未分点答题,写道藏族老人的微笑、朴素、亲切、包容、不轻言放弃。其实这个孩子已经写出了答案中的两点,如果加以扩充,至少得分5分。但是他没有引入文本答题,只是列出关键词,未加以分析,必然导致得分偏低。

生4:该生本题得分3分,分点答题。写道小说塑造了一个善良、淳朴的老人,从老人的话中可读出很多道理,给自己启示。该生虽然进行了分点答题,但和没有分点答题一样,因为每一点之间没有层次,与未分点答题本质相同。

以上这是很多学生答题的共性,只是把分点答题当做是形式,并未领会分点答题的要义,对文本小说人物性格感知较为单一。

2“作文周计划”下的微作文实例分析

从“文本阅读”到“微作文”,这是笔者本学期的一个尝试,抓阅读促写作,阅读之所得到运用到作文中,学生普遍对字的作文心生畏惧,遂提出微作文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顾名思义,微作文即短文,写字左右的片段作文。主要是锻炼学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所感,将语文课外读本《一朵午荷》与读后感相结合,将自己在课前风云人物的演讲中所记录的名人名言运用到微作文中,内化成为自己的语言。

现将学生的微作文节录在此:

生1:如沐春风的豆蔻年华,红枫扫过眉间,结束了旷野的聒噪。

十年,昔日的幼苗已然参天,空的流水,逝去了一场朱砂似的梦。叹息十年,无奈十年……

走近黄昏,华灯初上,仿佛又看到穹顶之下,她引着月光,搅拌夜的静谧,将其丢进睡乡。

空气中淡淡的烂漫,风住发尖,仰头可见是那不曾碰触的微笑。我是那棵昔日的幼苗,也是今天梦寐中的诗篇。她在搬来这里第一天时种下了我,我曾见证了她在幽深的夜,祈盼阳光,那是一支笔,一张纸,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身边只有黄土泥泞和一窗之隔的她。湖面泛起的丝丝涟漪,是我们共同憧憬的明天,她将喧嚣溶进水里,溅起了蓝天般的温暖。(高一*班郭**)

从以上两篇微作文可看出学生在精致阅读中可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微作文字数较少,学生写作压力不大,短文短句相较长文长句容易很多,所以可以看出从开校今,微作文训练可以作为以后长期的作文训练方式,给学生提出了作文周计划的训练周期,每周四下午上交一篇微作文,单周是读书笔记,双周是话题微作文。学生可以根据一周授课过程中自己感触较深的话题,写一篇微作文,其中须引用语文读本中的精词妙句,加入风云人物当中的名言名句感悟,共同组成一篇微作文。将文本阅读与微作文写作有机相结合,达到作文与阅读双赢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22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