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的形状 >> 战狼2卖了57亿,最成功的不是吴京,
文
令狐伯光
潘粤明,姜超和张雨绮主演的《龙岭迷窟》开播,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众所周知,《鬼吹灯》虽然是中国“盗墓探险小说”的鼻祖,但这个系列的影视版权是出名的混乱,演员阵容换来换去。
现在大家迎来了一个好消息,传闻潘粤明签下《鬼吹灯》网剧五部合约。
这个伯光没有查到确切的新闻,但潘粤明正在拍摄网剧《云南虫谷》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龙岭迷窟》只要后面节奏保持住,故事剧情节节攀升。后面的同税网剧也是相同的话,那么《鬼吹灯》网剧彻底有救了。
但网剧版本有救了,《鬼吹灯》电影却还是看不到曙光。
现在质量口碑最佳的可能是《龙岭迷窟》,电影版最经典的始终是《寻龙诀》。
不过,大家以为伯光要聊《寻龙诀》吗?
这倒不是,而是这部迄今为止最好的《鬼吹灯》电影。
它不仅是中国商业类型大片的一个奇迹,背后更是能延伸出几件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大事。
01
三大巨头联合,最佳商业片诞生
年12月上映的《寻龙诀》,可以说是那几年最好的国产商业特效大片。
即使不是什么唯一,绝对也是名列前茅。
毕竟年到年前后,当时除了徐克的《狄仁杰》系列,年的《智取威虎山》。
其它像《西游降魔篇》,郑保瑞《西游记》,许诚毅的《捉妖记》,再到各种各样的香港主导的魔幻大烂片。
当时华语商业类型大片,基本都是市场票房表现不错,但是口碑和质量有着很大的争议。
这么一来,《寻龙诀》变成了佼佼者了。
直到年《湄公河行动》,年《战狼2》等诞生,国产商业特效大片有了质的飞跃,当然这是后话。
《寻龙诀》这部当时的国产最佳商业大片,是国内三大电影公司的联手。
三家公司分别是万达影业,华谊兄弟和光线影业。
整个事件的梳理有点复杂,大概就是:
华谊老总王中磊,当年跟陈国富(寻龙诀监制)拍电影《狄仁杰》的时候,相互间说到了《鬼吹灯》这个超级大ip。
当时他们有意识想要拍《鬼吹灯》,没有想到万达将《鬼吹灯2》后四部的版权拿了下来。
华谊的老总王中磊攒了一个“长白山饭后溜达”的局,趁机打算跟万达的叶宁一起拍电影,当时光线的老总王长田也在长白山散步。
三方一拍即合,达成共同投资《寻龙诀》这个项目的意见。
于是乎,创造了一个少见的三大电影公司合作的优秀商业大片的案例。
这件事情还有后续,不过和《寻龙诀》没什么关系。年叶宁闪电辞职万达,一个月后前往竞争对手华谊那边担任高管。
结果,引起了华谊和万达方面的争端。
这个导致受到影响的首部影响,便是传闻被万达打压的郑钧的动画电影《摇滚藏獒》。
不过按照现在的逻辑,这样写下去着重要写的人就是叶宁?
但结果并不是他,而是另外一个人。
——宋歌。
02
大片穿针人,日后隐藏大佬
很多人可能会非常奇怪,这个宋歌又是谁呢?
《寻龙诀》这部电影能够成功,除了华谊的大佬,光线的大佬和万达的大老,中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
那就是当时当时万达影业的ceo宋歌。
叶宁是万达影业的副总裁。
说得简单一点,万达负责买下《鬼吹灯》版权的就是宋歌。
年,当时是万达影视总经理的宋歌,一眼看中《鬼吹灯》这个文化大ip。
宋歌商业嗅觉非常的敏锐,做事更是“快准狠”。在《鬼吹灯》影视版权混乱的当口,第一时间出手拿下《鬼吹灯》后4部的影视改编权。
年中,宋歌到横店探班导演乌尔善,10月双方签约。
还有一个说法是乌尔善答应宋歌之前,只提了一个要求:必须让陈国富当监制。
这么一来,《寻龙诀》相关的人物和诞生过程,基本已经清楚明白了。
伯光个人猜测,宋歌在几家大公司做到可能是穿针引线的作用,促成《寻龙诀》这个项目后。那两年,万达又遇到些事情。
后来总裁叶宁都因为某些原因,为此跑到了华谊。
宋歌抽身时间比叶宁还早,可能是他在万达影业担任ceo放不开手脚。
年,宋歌从就万达影视离开了,回归了自己创办的公司摩天轮文化(原名是“光影瑞星”)。同年,北京文化收购摩天轮文化,宋歌逐步成为北京文化的掌舵人。
等等,难道是那个北京文化——
没错,正是那个北京文化!
03
新影视巨头的崛起,敢拼大佬和无数爆款
提到北京文化这家公司,相信熟悉中国影视圈的人都有听过。
那些不熟悉的普通观众也没有关系,那就说说家公司投资的几部电影吧。
年的《战狼2》,年的《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等。
没错,近年国产电影市场的超级爆款电影,超过一半以上电影,都是这个北京文化主导投资拍摄的。
这几部爆的电影的票房加起来,都已经破亿了。再加上其它投资的电影,票房破亿非常稳当,甚至是接近亿。
宋歌其人,正是《战狼2》里面的攀大使。
厉害了我的攀大使。
宋歌不止投资这些爆款,连中国电影市场首部10亿大片《泰囧》,宋歌本来都想要投资,但是遗憾错过了。
当时宋歌还在万达工作,徐峥正在筹备《泰囧》,已经给宋歌打过电话了。
希望宋歌和背后的大佬能投资这部电影,宋歌立刻表示愿意投资:“这片万元的投资,票房至少2亿元”。
但万达OA系统要走1个月的流程,徐峥等不了去找光线。
光线老总也是个眼睛准,办事快的人,徐峥在王总办公室大概讲了两个小时剧本,王总立刻就签了合同决定投资拍摄,还追加了万的投资。
最终徐峥的《泰囧》果然大爆,成为中国首部破10亿的喜剧大片。
光线后来还投资了什么电影呢?
这个下面再讲。
当时错过了《泰囧》,宋歌事后表示:“公司体制是这样,没办法,如果是我个人的公司,周六说,周日就签了。”
宋歌成为北京文化的掌舵人过后,就没了前公司“流程”的掣肘。
这几年,如果说在口碑、质量和票房“三位一体”都巨高的国产商业大片,只怕没有电影公司能超过北京文化。
从《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等。
北京文化最新主导的商业大片,则是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三部曲》。
这部电影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中国影视工业的一次大考,如果成功意义非同凡响。
当然,北京文化除了《战狼2》《流浪地球》等等,这些中国电影市场的超级爆款,投资亏损的电影也有不少。
比如年的《特警队》,《跳舞吧大象》等等。
同时在年最新新闻当中,投资几部中国电影市场爆款的北京文化,也面临着亏损22亿,甚至是财报等等方面的问题。
但是北京文化和“攀大使”宋歌对于中国电影来讲。
意义确实非凡。
04
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与影视工业的崛起
伯光有写过《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再到长期观察影视产业的情况。
虽然并没有非常的深入,有些细节和商业机密不太清楚,只是属于观察现象的臆测。
但是根据当前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和港台相关的几家影视公司不提(博纳,英皇等),内地的几家影视大公司,中影出身一直比较“正”。
另外三家大公司是光线,华谊和万达。
华谊不提也罢,相信稍有过了解的都非常清楚。
万达经过上次的危机过后,现在影视上的王牌是陈思诚一力打造的《唐人街探案》系列,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导致电影没能在春节上映。
假设电影上遇非常成功,那么“唐探宇宙”便会进一步的成功。
甚至可以说,人品诟病的陈思诚在商业类大片的作用,有可能会超过华谊的冯小刚。
光线也是“快准狠”的代表公司,真人电影方面不提了。因为年错过了《大圣归来》开始,兢兢业业布局四年,最终孵化出《哪吒之魔童降世》。
同样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姜子牙》没能在春节档上映。
哪怕各个方面非常成功,到时“中国神话宇宙”都会有望了,光线不讲什么中国迪士尼,但国产动画电影领军者是很稳的。
相比之外,它们都略有不及当前的北京文化。
这家公司对于中国电影,尤其是工业电影的崛起,影响着实深远。
《战狼2》是军事动作片,到《我不是药神》的现实题材影片,再到《流浪地球》的科幻片,最后再是《封神三部曲》。
这样真正对标好莱坞大片的国产商业特效大片。
同样还是因为“疫情”的关系,原本定档暑期档的《封神》首部曲毫无疑问跳档。
假设《封神》首部曲上映,质量口碑和票房达到了当时的《寻龙诀》,或者是《战狼2》《流浪地球》的成功。
这绝对会推动中国商业大片,中国影视工业向前一大步。
或许在现实题材作品还有遗憾,但在商业类型特效大片这个领域。
中国电影便能迅速赶上亚洲的韩国,距离美国好莱坞会更近一步。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