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0/狗是忠诚的象征,中西皆然。在《周易》八卦中,狗由艮卦代表。艮代表山,又有终止的意思。这体现了狗像山一样坚定不移的精神,和从一而终的品质。虽然流俗之见喜欢说中狗不如西狗,中国狗是“狗奴才”而西方狗是lucky(幸运)dog,然柏拉图的《理想国》中亦以“不睡觉的狗”比喻城邦护卫者的德性,倒也未见什么lucky,而忠诚则与中国相同。或者说任何lucky的人和动物,都应该“权利和义务对等”,多一份幸运就多一份责任。宋人的编的小说类书《太平广记》记录了一个“义犬救主”的故事。有个叫华隆的人养了一只名叫“的尾”的狗,每次出游都带上它。一次,华隆在江边被一条大蛇围困。于是“的尾”将蛇咬死了。而华隆浑身僵硬地卧在地上,毫无知觉。“的尾”在他周围转来转去并不停地吠。家人听见,很是疑惑,便来到了江边。发现华隆僵卧着,急忙将他送回家。两天后华隆才苏醒过来.在他还没有苏醒的两天里,忠犬“的尾”一直都没有吃饭。华隆知道这件事了以后,从此对“的尾”更加爱护,像对亲友一样。东晋干宝《搜神记》记录了一个更为感人的“义犬救主”故事,有一个叫李信纯的人,家里养了一条叫“黑龙”的狗。一次李信纯喝醉酒,而屋子着火,“黑龙”拼命咬拽主人的衣服,想摇醒他,但李信纯依然不醒。眼看火就要烧到主人,“黑龙”立刻跑到附近一条溪水,以毛沾水并回到主人身边,让身上沾的水打湿主人周遭地面,形成一道“防火墙”。需要的水远远不够,“黑龙”来回往返主人与溪水之间。主人最终获救,但“黑龙”因过分疲累而牺牲。这便是著名的“义犬救主”故事。这个故事不少古籍也有不同版本,比如在佛经里,就变成了“鹦鹉濡翼,救山之焚”。大文豪陆机的也有一条名犬叫“黄耳”。“黄耳”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送信。陆机老家是苏州,他年轻时游宦洛阳,家中音书断绝。于是陆机想到了“黄耳”,问“黄耳”:“你能给我到家里捎封信吗?”“黄耳”居然点头答应。陆机于是把信装到竹筒里,系在“黄耳”的脖子上。黄耳像信鸽一样,从洛阳越过千山万水来到家乡苏州,把信交给了陆机的亲人,又把亲人的回信捎回给了陆机。以后陆机和家人就以这样的方式联络。煞是神奇。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可惜这条名犬在《战国策》里被讲故事的滑稽演员给说死了。齐国准备伐魏国,齐国的倡优淳于髡认为不可以,便编了个故事跟大王说:有一只跑步最快的狗叫韩卢,一天遇到了最狡猾的兔子东郭逡,于是便马上扑上去追。兔子猛跑,韩卢猛追,翻了五座山,绕了三座山,结果狗和兔子都累死了。这时有个猎人刚好路过,便毫不费力的将两个猎物牵走了。这个故事和“鹬蚌相争”的故事差不多。齐王也听明白了,是要防着秦国这个渔翁。于是便作罢。我们喜欢骂别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但恰恰就有古人养狗专为抓老鼠。《吕氏春秋·士容》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托一个善于鉴定狗的人(暂时叫鉴狗师)给自己选一只能逮老鼠的狗。鉴狗师真找了一只。但是一年多了,那狗却没逮过一只耗子。那人问鉴狗师怎么回事,鉴狗师说,这只狗志存高远,它志在狍子獐子野猪野鹿,而不在老鼠。你如果把它两只后腿枷起来,它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抓老鼠了。那人一试,果然。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驭人之术,但那条狗也确实够憋屈了。现在流行把狗当萌宠,但是成语“玩物丧志”竟然就是针对萌犬的。《尚书·旅獒》记载周武王伐纣成功后,西方有一个叫旅的酋长国献了一只大狗。“藏獒”的“獒”就是这类西部猛犬的名字。这时太傅召公便劝阻周武王不要接纳,他先说了朝贡只是同姓诸侯的责任,异族便不必破费,只需互敬以德即可。接着劝说周武王,不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作为君主应该节制欲望,“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否则便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虽然《尚书·旅獒》这一篇属于伪古文尚书,是东晋人伪造的古文献。但这个故事的道理还是对的,特别是贡献了“玩物丧志”、“功亏一篑”这些常用的成语。至于给狗赋予贬义,可能最早始于春秋时代。有人说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倒也欣然接受,这是圣人的自嘲和幽默。《左传》里形容正在到处侵略的吴国是“国狗之瘈,无不噬也”,狗一旦发疯了那就逮谁都咬。汉代的《韩诗外传》也有一个著名的“酒酸不售”的故事,说一个酒店生意惨淡,至于酒都酸了,原来是因为店里的狗太凶,吓跑了人。其实狗最初的贬义倒不是奴性,而是凶狠。当然,奴性和凶狠本来就是相反相成。,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暴君的臣民大抵比暴君更暴。”而且,奴性与忠诚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品质。奴性是一种通过谄媚来获得利益的投机,而忠诚则是认定了某种价值,并执着而谦卑地为之付出,这是两种天壤之别的品质。当然,两者之间也有某些外表的相似,这就需要明眼人的冰鉴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