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识鸟语公冶长已在此处落脚好几天了,但是心并没有沉稳下来,哪还有什么思绪读书。公冶长刚来的那一天,树上的蝉以声声“哪里”“哪里”表达自己对生客的问询;脚步刚一停歇,一群飞鸟赶巧落在了树枝上,以阵阵“凄凄”“凄凄”发出旁观者的疑问;即使到了晚上,溪水边的青蛙“咿呀”“咿呀”地不停地骚扰,灯下刚要读书的公冶长不得不合上书抬起头。人迹罕至的城顶山倏地冒出一位风度翩翩的公子,被惊扰的鸟民谁不前来打声招呼一探虚实呢?“到底是朋友还是敌人?”对于山林间突然出现的这个未曾见过的“人”,其它动物都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疑虑。可是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这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只知道苦读诗经,对他们并没有恶意。蝉以“知了”、鸟以“歌唱”、蛙以“回家”亲切地表达对公冶长的欢迎,也算是对他的接纳,其它动物也表示出和颜悦色的样子。公冶长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有了它们的陪伴,就不会感到寂寞,有了朋友的问候,心里就会暖暖的。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论什么时候,不分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公冶长在读书还是休息,它们一直热情不减,总是不知疲倦地问长问短,没完没了,一个接着一个,拒绝谁都不合适,天天如此。公冶长云游此处的目的就是想静下心来,能够读书达礼。可是现在,书读了没有几页,觉也睡不好,整天精神恍惚,这可怎么办呢?公冶长为此很是纠结烦恼。公冶长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又是孔子的佳婿,天资聪颖的他的苦思冥想万全之策。有一天,公冶长专门邀约了蝉、喜鹊、蛙以及其他动物的代表,公冶长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专门抽出时间给它们讲故事。故事讲了很多,每个故事都很精彩,动物们收缩了往日的闹腾,鸦雀无声,听得如痴如醉,忘记了吃饭,直到掌灯时分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晓得,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在这种场合,有这样的机会,对动物们来说生平当中还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不亚于一场洗礼。公冶长略表歉意,起身送走了听了整整一天故事的蝉、鸟、蛙以及其他动物朋友,动物们不得不佩服公冶长的过人之处,这就是含沙射影点到为止的艺术。当然了,对于动物们深深体谅他的良苦用心,公冶长在他的心底也记下了。第二天,公冶长就可以安心地读书了,晚上也可以高枕无忧了,整个山林显得静悄悄的,没有了往日的喧哗。原来昨天晚上,公冶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都明确无误地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不打扰别人为最大原则,读书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动物们与公冶长朝夕相处,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呼应交流,心照不宣。公冶长四海云游,选择到这里读书,看中的就是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适宜环境。为了公冶长能够更好地修身养性,听完故事的动物们不得不做出让步,迁徙他处,四海为家。分手的那一天,气氛显得有些低沉,没有了欢声笑语,有的只是悲凉甚至是哀嚎。公冶长无奈只得长长作揖,祝愿鸟儿们飞得更高更远,这是鸟儿们的梦想,也是公冶长自己的梦想。这就是城顶山听不到鸟雀鸣叫的民间传说,公冶长识鸟语的故事被广泛流传下来。公冶长识能听懂鸟语,曾经给他带来实惠便利,也误入歧途险境。有一天,树上的乌鸦告诉他:“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有只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按照乌鸦的话语,爬上南山,真的看到一只摔死的大肥羊。公冶长把绵羊背回家,吃了肉而把肠子埋了起来,没有送给乌鸦吃。过了一段时间,树上的那只乌鸦又叫了:“公冶长,公冶长,南山顶上又死了大肥羊,快快去背来,你吃肉,我吃肠。”公冶长听了非常高兴,赶忙跑上南山顶,见一群人围在那里,他老远就喊了起来:“那是我打死的,那是我打死的。”等公冶长跑到人群跟前顿时傻眼了,脸吓得煞白煞白的。原来,这群人围着一具被人杀害的尸体,衙门差役正在验尸,准备缉拿凶手。差役见有人跑来主动投案,就把公冶长抓走投进了大牢。到了县衙大堂,县官问他为什么要打死人。公冶长申辩说:“这个人不是我打死的,我也不知道是谁打死的。”于是他将事情的经过向县官讲了一遍,县官听了,暗说:“人怎么能会鸟语?”他怕公冶长撒谎,就叫差役背着公冶长,逮一个小燕子装在一个笼子里,提到大堂上,这时老燕子飞来,在外面乱叫。县官就问公冶长:“外边燕子说什么?”公冶长就说:“禀告大人,外边的燕子在说:‘我一没有得罪你,二没碍着你,为什么把我的孩子关在笼子里?’”这时县官才真正相信公冶长懂得鸟语,确定他没有杀人,就把公冶长放了。曹雪芹所撰写《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记录了有关于公冶长的情节:“(宝玉)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不难想象,公冶长与城顶山的各种鸟类朝夕相处,耳鬓摩擦,生活习性、口型语调,也相互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虽然只是传说,却体现出人与大自然同生共存、和谐融洽的氛围。姜戎的《狼图腾》将人与狼斗智斗勇而又相依相存的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杨志军的《藏獒》三部曲将人与藏獒的情感纠葛刻画得爱恨缠绵,辗转悱恻;古今中外文学、影视、视频资料中也不乏人与狮、人与狗、人与马,人与各种动物相处交往的传奇故事。壹点号三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