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的种类 >> 老将许昕将直拍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越打越
一个打球充满艺术细胞的精算师,展现了直拍另一种活法
在国际赛场上用直拍的选手越来越少了,能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的直拍选手更少,以前有韩国的刘南奎、金泽珠和柳承敏,现在韩国队全是一把大刀,中国队稍微好一点,女队员自杨影退役后就全是横拍。男队原来有刘国梁、马林、王皓,现在只剩下许昕,偶尔参赛的赵子豪、薛飞手握直拍。只有赵子豪成绩稍微好一点。其他选手要么在资格赛就被灭了,要么只能一轮游。
传统直拍的特点
直拍原本是中国队的传统打法,利用多变的发球让对手防不胜防,要么吃发球,要么造成对手接球的质量不高,前三板快攻打死。
但是,之前直拍的找法主要是左推右攻(左手选手则右推左攻),一旦对方不吃发球,或前三板攻不死,形成了相持,直拍的反手就成了一大漏洞。特别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直拍选手就很难出成绩。
直拍的最近历史
中国队的江嘉良、韦晴光退役后剩下马文革、王涛、王浩、丁松等国家队员基本上也是横拍队员。后来直拍运动员刘国梁横空出世,将江嘉良的直拍横打发扬光大,但多数情况下,反手还是用推挡进行防守。偶尔才用直拍横打进行反攻。马琳也是直拍成绩的佼佼者。二人都是用多变的发球,利用球路控制对手,让对手打得一直很焦躁。但是,一旦对手熟悉了二人的球路,威力就失去了一半,瓦尔德内尔在后期能吊打刘国梁就是这么回事。因为到了后期,瓦尔德内尔已经不再怵刘国梁的发球以后,刘国梁也就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国际乒联修改规则后,改用大球,和无遮挡发球,直拍的优势被削弱,因此,刘国梁功成名就成为中国男队的教练。
马琳也是在打球过程中不断算计对方,他的打法是右手直拍的快攻结合弧圈打法,重正手,前三板抢攻、正手侧身暴冲弧圈以及出色的接发球是其优势。
1、利用变化多端发球(主要是线路与转与不转),拉球发力与不发力控制,达到收放自如。2、接发球摆短与回摆质量高或台内暴挑,让对手搞不清向。4、场面控制力,飘忽的节奏变化,让对手不适应。
所以才有“闫森狠,马琳油,最难缠的歪脖刘”的说法。
马琳直拍打法在当时还是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与王励勤、王皓三人组成了二王一马的中国男子乒乓球统治时期。主要是马琳的打法对步法、速度和跑动范围有要求。马琳的步法也值得称道,尤其是主动进攻时,跑动的范围和速度令人惊叹,所以,马琳的打法很难得到继承,因为对身体要求对太高了。与马林同一时期,真正完全使用直拍横打的王皓出现了。王皓的直拍打法在反手基本没有漏洞,当时可以与世界上任何横拍选手相持而不落下风,即使是大力水手王励勤和当时有藏獒之称的张继科。王皓的打法也成为后来直拍选手的教科书。
当时与王皓同一时代的选手还是韩国的柳承敏,传统的直拍打法单面打法。但是柳承敏的暴冲那是一绝,只要打顺手后,一旦形成侧身抢攻基本上就让对手胆寒。平时世界杯世锦赛、联赛成绩中上,不算最好,但雅典奥运会上就柳承敏让王皓终身遗憾。这一次夺冠,足足可以上柳承敏吹一辈子。平时很少输给柳承敏的王皓则非常非常郁闷了。
许昕的成长过程
再然后,就剩下许昕。
许昕刚出道时与王皓、马龙、张继科一起,只能是影子选手,成绩不能说不好,在团体赛也就是充当每三单的角色,不过因为左手握拍的原因,常与其他选手配双打,双打成绩还不错,无论与马龙、还是张继科配对,基本上都能夺冠。
当张继科、马龙已经实现大满贯时,许昕的单打成绩相比之下逊色得多,后来樊振东少年成名,许昕多次在大型国际赛事与樊振东交手都没有占到便宜。
当然,之前说许昕单打成绩逊色只是相比马龙、张继科等国手而言,他的单打成绩放成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绝对是NO1。
年以前,赢球多,输球也不少。人们常用他的打法与前辈比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如果自己采用马林的打法,可能早就无法立足了”,这话没有贬低马林的意思,是因为他结合自己的身条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打法。许昕身高臂长,步伐灵活。利用反传统直拍打法。
1、直拍横拉,相比王皓不一定占上风,但也可以与世界上其他选手抗衡了,但不是他的主要得分方式,主要得分方式还是正手。关键还喜欢退台,经常打出神仙球,非常有欣赏感。
2、最开始不屑与对方打控制,直接硬桥硬马地把对方杀死在比赛中。
3、护球能力强,扩球范围宽,所以得一外号“大蟒”,就是你怎么打过来,都能扛住。
用传统武术的名词来描述,就是大开大合。
这种打法,对力量、步法、和速度的要求同样很高,容易受伤,所以,之前经常看到许昕扎着繃带上,带伤上场比赛。到了年以后,许昕仿佛脱胎换骨,临近30岁的他却打出另一种境界。让球迷大为惊喜,而且是越打越妖,个人觉得,年后许昕的打法可以让其他选手,无论是横拍还是直拍选手好好学习一下。
为什么许昕在年以来,一直状态不错,且伤病少?这与他的打法改进有一定的关系。
就拿最近的T2联赛新加坡站的几场比赛进行说明
我们看梁靖崑对韩国选手郑荣植时,一直很被动,无法打出自己擅长的左右暴拉弧圈。而在对许昕时,完全就反了个个,换成郑荣植有劲使不上来,一直接被打压。
再看林高远打张本智和,球路完全被张本智和算计,早就做好准备,一招拧拉直线频频打得林高远措手不及。而且,林高远对张本智和发球一点都不适应,连吃发球。
而对许昕时,接张本智和的发球时,机会不好不轻易拧拉,轻轻的摆短,他的摆短有两种情况:
1、迫使对方回球质量不好,然后一板拍死。
2、故意回让对手认为是机会的球,对手如果不攻,觉得机会可惜,对手侧身攻不一定好使,拧拉过来,许昕下等着,要么侧身攻,或横打快撕过去,大斜线或直线破对方防守。
反正让对手怎么不舒服,就怎么打。
一方面,直拍在挑台内短球非常有优势,手上可以有很多动作用来改变球的旋转、力度和角度。所以打得张本智和没脾气。可惜中国队其他直拍选手只会一味的拧拉、撗打和正手打弧圈。
赛后,张本智和唯一一次服气地说:“许昕实在太难打了,根本不知道怎么打才能赢,必须要跟他打很多次才能习惯他的打法。他的球变化太多,别人打不出来”。
林昀儒则更加狼狈,除了最后第四局,三次偷袭成功,其余几乎都被许昕算计,每一次被迫回球质量不高时,都被许昕一板拍死,林昀儒的士气就灭了一分。
要知道林昀儒比张本更为稳健,打球整体来讲脑子比较清楚,而且比较灵活,变化比较多。T2第一站,刚起势和樊振东就败在他的拍下,本站半决赛林昀儒打林高远跟玩似的,直接4:0把林高远摁着打,根本不用抢5。
目前许昕的球究竟独特在哪里?张本智和给出了答案:“通常来说,侧旋球的速度会慢一些,但许昕的拉球速度和直线是一样的,很难接好。”
而且,现在的许昕发球变化也是很多的,动作很平常,利用手腕的抖动变化就发出不同的球,让对方拿捏不准而吃发球。
所以,现在看许昕打球心情是比较能放松的,没有心惊肉跳的感觉。一个字“炫”。
所以,平时总有人说什么打法落后了,什么打法比较先进,其实是一种不正确的说法。无论什么打法,符合自己一身体条件,将之练到极致,都是有一番作为的,与打法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许昕用实际行动就已经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问题。
结合传统直拍打法的优点:发球、多样化摆短、挑打、侧身抢攻结合横打技术。当然具体的细节只有许昕自己能说清楚,小编只是从一个看球者的角度来说明这个问题。欢迎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