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

师门连载

发布时间:2023/6/27 11:34:44   

《师.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门者,出入之关窍。无师易走歧途错路、所证无由,无门不得登堂入室、一窥真容。师乃门之钥匙,门乃秘之殿堂,不一不二,故曰师门。

自序

今人所有的创新都离不开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于诗词字画、武术技艺、中医理论、儒、释、道等形而上的哲学与精神、修行实践等等,都未能脱离开前人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与经验,太极拳道也同于此理。实际上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在各个领域是共通的,只是入手的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前人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俗语说条条大路通罗马等,但又因为入手的方式方法不同,就形成了意识分别的不同,宗教和门派就由此而产生了,但于究竟处依然是无二无别。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深入,首要就是一个静字,心能静的下来,才能感知平常感知不到的很多细微的变化,才能专精,无论儒、释、道哪一家都离不开这个理,学练太极拳同样如此,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吾善养天地之浩然正气”;道家云:“致虚极,守静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佛家谓:“平常心是道”、“一种平怀”、“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太极拳论云:“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气以直养而无害”等等,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也把最重要的秘密平铺直述了出来,都是同一个鼻孔出气。事实上,每一个人的人体结构包括脏腑、经络、气脉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就是男女、老幼以及意识分别,也正是因为意识分别的原因,从而产生了种种不同的看法和认知,于是就有了不同的方法来相应,所谓的投其所好,好比不同的中草药分别对治不同的病症一样,从而产生了八万四千种法门,也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和宗门,如佛教的禅宗,同一个老祖却花开五叶,衍生了五个宗门派系,但都代表了禅宗,只是入手的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都为了明心见性的解脱。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因此产生偏见与偏差,就有了高低、人我、争议和相互排斥的现象。无论是哪一种宗教或者派别,首要的还是入静,将心猿意马的纷尘先安静下来,这个心猿意马就是我们的意识分别心,也称为妄心,如果不先将这个意识分别心安定、静止,就不可能入于真静,不能入静就无法产生定(止)、慧(观),太极拳的“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同样是由静定之中所产生出来的。生、老、病、死于我们是平等的,烦恼、快乐、痛苦、喜悦的感知是一样的,行住坐卧、吃喝拉撒生活方式相同,虚空也只有一个,所谓的结果不同,都缘于我们意识分别的不同而影响了不同的认知与追逐的方向。太极拳到了今天,走着走着就走成了五花八门,有追求老年健身的,有参加表演比赛的,有为了完成学校硬性科目的,有以推手分输赢或以发放对方为乐趣的,有借太极沉迷气功的,有追求武学技艺的,有借此养生祛病的,有希望通过太极拳打通奇经八脉修仙、修长生的等等,层出不穷,哪一样才是真正太极拳最初的本真与初衷?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也因此造成了当今对太极拳理解与认知的一种乱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看的人不明白,练的人恐怕自己也糊涂,进了哪个门认了哪个老师就学哪一家了,老师怎么教怎么学,无从分辨与抉择,外人就更是雾里看花莫名其妙。这有点像当初藏獒热炒的时候一样,家家藏獒场都说自己家的藏獒血统最正宗最纯正,各种神秘和传说应运而生,当然就必然存在了各种不当不良的现象,一旦藏獒热的炒作到达顶点必然就是破灭的结果,当初天价藏獒最后竟然成了桌上菜或者被丢弃的流浪野狗,藏獒何其无辜,真正优秀的藏獒基因与品质也随之而被歪曲与湮灭。太极拳论有云:“无过之而不及”,好的东西终究是好的,也终究会有人去传承与继承,这是一种传统文化,太极拳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与智慧,如何发扬与传承,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好处与受益,真的急不来,也急不来,凡事莫过因缘,强求不得;更不能受利益的驱使而改变了初衷。我们师父常说,太极拳,是沉默的拳,就像拳论所说的,需要默识揣摩,一点一点自己慢慢去领悟。越好的东西越难得到,这是因为越学越深,学无止境,但越深又越平实,越平实又越平常,越大的秘密越简单,越简单又越不简单。以佛经道藏举例:“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清静无为”,一句话就涵盖了中心要义,但大多数人却不愿接受和理解这个简单的道理,反而辗转求远,正如拳论所说的,本应舍己从人,多误舍近而求远去了。一个好的明师难遇,一个好的学生难寻,二者兼备了能不能一直坚持、坚信默默耕耘,同样也是个问题。

这篇系列文字是我在宁波学习的笔记草稿,经师父同意重新整理分享给喜欢太极拳的朋友们,因为师门传承以及师门功法次第知道的人并不多,所以还是有必要公布于众,师父曾说:“这些不是属于某个门派或者某个人私自拥有的东西,只要是对别人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好处,分享就是有意义的。只不过,你们要记住,太极拳的兴衰、推广不推广,没有什么关系,这并不重要,缘起缘灭非人力勉强能为,你们只要将自己所得分享出来就可以了,至于从中能够领悟和体会到多少,因人而异,不必强求。”只是个人水平有限,而且对于武学上的基础以及功夫欠缺很大,难免在写到师门武学功法上会大打折扣,因为理事不二,只有理上的体会却没有身上的事明,就是纸上谈兵了,缺漏与理解错误的地方在所难免。但所记录下来的学习内容都是师父亲口、亲身教授,不敢妄自批改,尽量以最真实的记录还原。各花入各眼,有益者取之,无意者弃之,师父说,无所谓。

明朝憨山禅师有诗云:

修行容易遇师难

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

盲修瞎练也徒然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想必任何学问知识也都是这样的。我们师父教拳四十余年,从不收学费,学人弟子虽然甚多,却无世间声名,门派也无人知晓,对于来学习的师父从来是来者不拒,但也去者不追,师父说他只是一个负责播撒种子的人,种子是否发芽,能否开花结果,就不是他的事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51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