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

10张犀利漫画对比懂教育和不懂教育的父母

发布时间:2022/4/14 12:40:16   
曾听过一句话,每个父母都有两次塑造自己孩子生命的机会。遗传基因,决定孩子身体各方面的上限;而后天家庭教育,则响孩子未来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不懂怎样教育孩子,看完这10张漫画,就会有所启发。01最好的教育方式,不是打击短处而是鼓励长处《优势教养》一书中写道,父母善于发现、肯定并培养孩子的长处,能帮孩子树立坚强的内心,在人生中更好地克服逆境。父母与其一味执着于纠正孩子的“短板”,不断打击孩子自信,让孩子陷入自卑和平庸;不如把目光放在孩子的“长板”上,引导孩子不断加长“长板”,最终用优势逆袭。当父母开始拥有一双欣赏孩子的眼睛,孩子成长中便多了阳光雨露。02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丰富孩子的内心很多父母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就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有的孩子甚至幼儿园阶段就考了十几种证书。父母过于刻意、功利化地塑造孩子,让孩子表面看似全能,实则内心无比“荒芜”。正如主持人金星所说:“比起让孩子盲目地考各种证书,懂得发现孩子的兴趣,坚持培养孩子的爱好,让孩子的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才能让孩子更自信地融入未来的社会。”一个知道自己要什么,可以自我选择的孩子,内心才能富足而坚定,亦能更勇敢地面对未来人生的风雨。03教育的目标,不是写出标准答案而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苹果是红色的,你怎么涂成蓝色?”“怎么可能有5条腿的天鹅?”当我们把一个个“标准答案”强加给孩子,孩子的世界便不再有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如俞敏洪曾呼吁:“中国的教育应改变只有一个答案的固定思维。”好的教育,不会用标准答案去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04教育的过程,不在书本而在生活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从不只局限于书本,生活中处处藏着学问。趁着孩子还小,多带她看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生活。不仅能丰富她的人生经历,更重要的是提升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她的独立性。而这些,都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些从小就“见过世面”的孩子,脑子里早就藏满了智慧。05教育的结果,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是让孩子自己飞翔那些活成“提线木偶”的孩子,在父母的期待中,渐渐失去了自我。就像纪伯伦在诗中所说的: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我们可以尽可能地给与孩子关爱,却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因为孩子从有自我意识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成为孩子的守护者,而不是孩子的掌控者。他们会给孩子托举的力量,却不会阻挡孩子飞翔的方向。06竞争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学会合作而不是只争输赢一个孩子,即使自身再出色,心中只有输赢,没有团队,只有自我,没有他人,走到社会也难成大器。心理学家曾坦言:“优秀的父母会多以集体人的概念培养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安全感。”因为,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07好的教育,不是让孩子一直停在舒适区而是让孩子敢于迎接挑战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不愿意放手让孩子去接受挑战:孩子遇到难题退缩,就依着孩子放弃;看到孩子和同伴打闹,生怕伤着,第一时间上前保护;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走出舒适区”,鼓励其冒险,并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参与竞争,让孩子安全面对风险,成年后孩子的焦虑症程度会大大降低,成才的概率明显更高。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为孩子谋长远的父母,不会把孩子养成笼中的金丝雀,而会鼓励孩子到广阔的天空中遨游。

08

好的教育,不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