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

重返狼群人类母亲与狼儿子感人的亲子成

发布时间:2023/1/10 14:58:57   

《重返狼群》

从草原到城市,又从城市回归草原,这是一个让独狼格林从“活下去”到“自由地活着”的故事。

李微漪像母狼一样养活了格林,纵容着狼子身上的野性。而格林在她面临疾病与饥饿时,一次又一次回报给她人性。“我一直以为是我们改变了格林,其实它从未改变,变了的是我们。”

格林终究成为了真正的狼王,李微漪和亦风再也放不下,那片草原和那之上的一切生灵......

我叫李薇漪,是一名野生动物画家。

年,我去若尔盖草原写生,牧民给我讲了个事:一头公狼被人打死了,母狼养不活一窝幼崽,就到处去找公狼,发现公狼的皮被剥了下来,母狼闻到了死亡的气息。后来,母狼就吃下了牧民用来毒狐狸的毒肉,这种毒肉的气味很大,连狗都不会上当,狼更不用说了。然而,母狼还是吃下去,自杀了——狼是能够殉情的动物。

我当时就动了念头,我要找到那些幼崽。当我找到狼窝的时候,六只小狼只剩一只,我就模仿母狼喊小狼的声音,呼唤它,它一下子就站起来了,趴到我怀里,好像找到了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后来,牧民就说:“你把它带走吧。它的父母是被人打死的,如果你能救它一命,算是人向它赎罪。”

我便把它带回了成都。

朋友亦风觉得我疯了,说:“它是一匹狼,你就这样把它带回城市,你想清楚了吗?”

我说:“人生就是有很多事情是想不明白的。”

我给小狼取名叫格林,那是象征草原的Green,更希望小狼可以一生平安,拥有独属于它自己的《格林童话》。

亦风一开始是不同意我收养格林的,后来我发现,格林在慢慢感化亦风,不光是它小时候的萌,还有就是它给你的一种依恋和亲情,真的会让人的心都变软。

每次我和亦风在笑的时候,格林也会咧着嘴,然后舌头挂在嘴旁边,也学着我们那样子笑,它是有表情的。

当我哭的时候,它就很紧张,会用舌头来舔我下巴上面的泪水。

格林喜欢看电视,特别是纪录片《狼山传奇》。片中有一个狼抓鱼的场景,狼先把水池搅浑,然后制造出巨大的混乱,总有一条鱼会游错方向,被狼捉住。这招被格林学到了,它也跑到小区的水池里,依葫芦画瓢抓回一条金鱼。我明白,这属于狼的天性,它想去捕猎。

纪录片中有两只相依为命的狼,一只狼死了,另一只狼嗅着它的身体,然后背过去仰天长啸。格林看到这一幕,也跟着电视中的狼悲鸣。每次看完之后,格林晚上就会做噩梦,爪子胡乱地挠。梦醒之后,它就静静地看着外面,留给我一个孤独的背影,而它排遣心中孤独的唯一方式就是嚎叫。

格林3个月大的时候,我明显感觉到格林已经融不进这座城市了,每天都会趴在落地窗边看着楼下的水池,天上的飞鸟。按理说,小狼20天就该出窝了,但格林都3个月大了还被困在公寓里,这让我很苦恼。

我想过租一块大的农家院或庄园,让格林在里面生活;也想过将它送到动物园,安全又可靠;但最终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路,回草原。

没有别的理由,因为我知道,比活着更重要的,是自由。

草原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简单,那里有严寒、有风沙,还有随处可见的猛兽和猎人。如果回到大自然,尊崇的就只有自然法则,那就是优胜劣汰或者是狼群的法则: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

而在城市里生活的格林早已失去了野性,甚至分不清自己是狼还是狗。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说过,由人养大的狼放归荒野后能够存活下来的概率几乎为零。我对于能否成功放归格林也没有把握。很多专家都表示应该在夏季放归,因为夏季食物多,存活率高,冬季食物少,但我坚持要在严冬群狼集结之时将格林放逐,这样它才可以更好地融入狼群。

我带着格林回到了若尔盖草原,但我不打算一放了之,我想陪着格林重新成为一匹野狼。

格林会捕鱼,但草原上拱土打洞的鼠兔才是食物链上的美食。

人和狼来到若尔盖草原上的藏獒场

李微漪带着在城市里无处藏身的格林来到草原,不得已将狼放入獒群。

藏獒是忠诚耿直护家的动物,和狼是传说中的宿敌,它们初次见面,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惨烈,虽然它们像孩子一样,有些藏獒不接受格林,时时处处和它作对,但温和的头獒一直像母亲一样保护着它,令其他不服气的藏獒只能偷偷地欺负一下格林。

狼的群体观念极强,狼和藏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重情重义,渐渐地獒以他们的憨厚宽容接纳了格林,格林以坚韧和智慧在獒群取得一席之地。它们和谐相处,像兄弟姐妹一样成了朝夕相处的玩伴。

在獒场的日子,李微漪教格林捉野兔、鼠兔,和多只野生狗夺食、争地盘,第一次遇到天敌——金雕,母子合力击败了对手,在危机四伏的草原,格林不仅学会了找吃的,也学会的不被吃。

和藏獒们整日生活在一起,格林渐渐不会狼嗥,学会了像狗一样“花花”地叫,李微漪忽然意识到獒场不是格林一辈子该适应的环境,她决定带它去找狼群。

第一次真正见识格林的凶悍,是在它与一群草原野狗的战斗中。格林瞪着蓝眼睛冲破围攻,撕咬掉一只狗的头皮。

那时,我才发现:“养了它这么久,我第一次意识到,它是有能力杀掉我的。”

以前我总以为,猛兽之所以为猛兽,皆由其兽性所定,野生的狼群或豹群,人都难以将其真正地驯服。直到看见格林,我才真正相信,“万物皆有灵”。

四、再次寻找狼群

回到獒场,格林依然非常依赖“母亲”,但它已经长大,身为一匹狼,人不可能保护它一辈子,也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獒场,广阔的草原才是格林真正的家。

格林必须重回狼群,才能成为真正的狼,它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随着格林渐渐成熟,母子分离即将到来,就像人类的母亲送孩子到遥远的异地,孩子开始独立生活。

但凡分离与相见,格林的眼里总是饱含热泪。

冬季适合狩猎,格林又到了最佳入狼群的年龄,它急需找到属于自己的种群,所以他们休整一段时间,决定再回狼山,为格林寻找狼群。

等待总是煎熬的。他们带的干粮再一次吃完,欣慰的是格林已经长大,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照顾他们。格林可以独立了。

人有人道,狼有狼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天格林终于跟着一头老狼加入了狼群,并和他们一起追杀牦牛,回归自然。

然而,李微漪和亦风就像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离自己而去的父母,有千万种挂念的理由,有太多的不舍,苦苦盼望着与失散狼子重逢。

但狼需要自由,终归要回归自然,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和更广阔的天地。

但格林回报的不是凶残。

有一次我被一场大雨淋出了肺水肿,格林趴在窗口,冲着我低声“嗷嗷”地哀吟,我就安慰它说:“妈妈不会离开你的。”

它转身离开,没多久,窗口被塞进一团东西,我下地一看,是死兔子。

是的,格林把它的食物给了我。

后记:

李微漪像养孩子一样关心着小狼的一举一动,每天记录着它的可笑、可气、可敬、可恶、可叹的故事,让无法了解野狼生活的我们,知道了很多感人的瞬间,重新认识了狼性。

狼和人一样,是有感情的!但人与狼之间裹挟着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憎恨、惧怕、威胁、好奇、神秘和不断地试探。

把人类养大的狼子送回族群,是一种史无前例的奇妙传递,也代表着人类诚心和狼握手言和。

我写下的这些只是故事的皮毛,如果想去感受人和狼一起生活的点滴,还是去看书吧,绝对让你震撼!

从我们跟格林相处的10个月,再到后来,在狼山里停留了那么多年,跟狼群接触那么久,我们发现,对狼了解得越深,我们对于人类就越感到害怕。

有时候我们都不明白,是狼野化了我们,还是我们帮助格林野化了。人可以害人,但是狼猎食都只是为了生存,不会为了利益而去害其他的生命。狼是特别怕人的。

我们觉得身上有一种使命感,因为有格林的维系,我们跟这片草原已经分不开了。

我们就想为格林、为那里的野生动物生存再做一点什么事,所以我们后来就把书,还有影片全部呈现出来。

正如不是人类抛弃了隔阂,动物就一定得迎合你。只是狼也是有感情的,不然它也不会数次偷偷为李微漪送来食物。

正是因为是狼,所有这些感情和亲密关系才显得分外的珍贵,正是因为狼带给作者的温暖,她才愿意耗尽十年的青春和努力,在若尔盖建立个首个野生保护站,可能这就是爱的传递与爱的温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8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