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的天敌 >> 对藏獒痴迷的河南汉子,把兴趣转变成了营生
年,一个开獒园的台湾人慕名找到了当时“河南有名的养犬专业户“王占奎,他同时还带去一本《来自喜马拉雅山的稀世国宝——西藏神獒》,里面介绍了藏獒,并附录了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
“绝对是一见钟情,我当时就被藏獒吸引住了。”王占奎从此踏上了远赴青藏高原寻找纯种藏獒的艰难历程。他先后出入青藏高原70余次,其间翻越了多少高山,穿越了多少峡谷,跨过了多少河流,遭遇到多少次暴风雪,他都记不清了。渐渐地,藏区的很多牧民都知道了这个对藏獒近乎痴迷的河南汉子。
年,王占奎自费在家乡巩义市召开了首届中国藏獒研讨会,全国10余个省市的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引起极大反响。王占奎开始得到藏獒界的普遍认可和敬佩,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中国藏獒之父”。
后来,他干脆远离都市喧嚣,搬到自己的“中原藏獒研究中心”——河南巩义市涉村镇一座清幽幽的山上,在一幢普通的房子里,与獒共同生活。
如今,他的研究中心已发展成为全国起步最早、品质最好的藏獒繁育基地。年起,他还在全国开分獒园,已有5家獒园和一家公司。
王占强一家人都住在獒场里,养了七八十条獒。每天6点起床,王占奎脸不洗口不漱,径直奔赴獒舍,先去看看每条獒怎么样了,和每一只獒亲热一番。见到熟悉的主人,獒也会争相上前撒娇。
王占奎为此常常忘记了吃早饭,总是等到獒吃完早饭,才转身回屋。中午,他还得带着这些獒出门散步、运动。
这些獒中,王占奎最喜欢的是一条叫“红豆”的黄色藏獒,不仅因为这条獒品质纯正,是少有的黄毛珍稀纯种獒,更因为“这獒特通灵性,它像是能听懂人话”。
在参加年的一次南方展示评选时,红豆上台后,突然前腿匍匐在地上,向前一弯腰,又起身向另外的方向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对着台下观众转了一整圈才坐起来。红豆的表现惊呆在场所有人,就连王占奎也感到意外,“我没教过它这个动作啊。”
王占奎是河南巩义市涉村镇人,年他开起的“涉村犬场”,已是当时全国三大犬场之一。年初,他从一位台湾人口中听说了藏獒,随之产生浓厚兴趣,并从此踏上了寻獒养獒的艰难历程。
对于第一次到青藏高原的人来说,最让人难以承受的是高原反应。王占奎忍住晕眩,白天租车深入牧民住地找藏獒,夜晚就租住在一家闲置冷库里。经过多天搜寻,他终于带着第一批20多条藏獒回到河南。然而,因不懂獒,其中优良藏獒只有5条。
没有优良獒种,就没有价值,更不可能发展獒产业了。王占奎只有再次进藏,这一进就是70多次。一次,在翻越海拔多米的大格拉山时,王占奎的吉普车陷进冰河。王占奎急着带獒回家,硬是冒着摄氏零下二十多度的低温,脱鞋推车,谁料,车没推动,双脚已被牢牢冻在石头上,最后脚底的肉皮被撕掉一层。“翻高山、越峡谷、遭遇暴风雪,为了藏獒,我差点把命都搭上!”
年冬天是王占奎最困难的时期,“当时我兜里只剩两元钱,每天一睡醒我就愁獒的口粮。”为了能让獒“吃上饭”,他卖掉了家里过冬用的蜂窝煤买来饲料。但这也只解了燃眉之急,他又向周围所有亲朋好友借钱,甚至借过高利贷。
“最初,国内就我一个人养獒,我花钱买獒,还被大家笑话”。因为从来没人重视过藏獒,王占奎购獒的价格也很低廉,从~元不等,品质也各不一样。
年的一天,一个养獒的朋友向王占奎提议,干脆让劣质獒跟其他狗配种,靠配种费继续支撑獒园的开销。王占奎一想,这也是个办法,就开始边收配种费,边卖低价獒。
“那时,獒产业还没热,我是一步步卖着獒,看着獒产业成长起来的”。从最初的元一条,到年,王占奎的藏獒已能卖到多元一条,年能卖到千元一条。
有了几年的潜伏期,年养獒热在全国如火如荼兴起。一个来自北京的养獒爱好者也随之找上门,想买一条纯种的藏獒。在獒舍转了一圈,北京人一眼相中了种公“雷克”,“我就要这一条了,17万元,不二价。”北京人爽快地开了口,却让王占奎呆了半天,这可是当时全国藏獒的天价了。
现在,藏獒的市场如火如荼,以后也会发展的更好,市场会更大。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