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

知否原著电视剧里没有演绎的五处精

发布时间:2024/8/3 10:37:28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书一共章,为了让人物更立体,一部分内容被删掉了。

不过,作为原著粉,小编觉得原著这“五处”让人十分舒适的精彩片段,没有被演绎出来,实在在可惜了!

与离淑兰再嫁,孙秀才人才两空

十二岁考中秀才的孙志高,也算是小小天才了。如果,他要是继续苦读,可能真的会如算命先生说得:“有宰辅之命。”

只是,孙志高是个贪恋富贵的人。在盛淑兰十里红妆嫁过来后,孙志高和她的母亲就趴在淑兰的嫁妆上,完美化身寄生虫。最后,还搞出了一个外室。

本来,依着孙家母子的想法,如果淑兰不同意外室进门,他们就休妻。可是,最后为了得到淑兰一半的嫁妆,他选择了和离。

记得,小编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十分愤恨。但是,没想到的是,孙志高和淑兰的故事还有后续:

二嫁逆袭为婆家宠儿的盛淑兰女士

淑兰和孙志高和离后,就去了盛纭女儿家散心。在这里,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是个家中有屋又有田,和气又憨厚的汉子。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于是,盛维夫妇仔细查看了人家。然后,又陪上厚厚的嫁妆把女儿嫁了过去。

而与孙志高结婚好几年,不曾有孕的淑兰,再嫁后一雪前耻,两年生了两对双胞胎,三儿一女。对此,原著中曾有过描述:

淑兰的夫家从族中人丁单薄的家庭一跃发达为人丁兴旺,公婆俩一改当初有些不满她再嫁之身的态度,一看见媳妇就眉开眼笑。

幼年神童,又有宰辅之命的孙志高变成了过街老鼠

孙志高与淑兰和离后,手里拿着大笔银钱,又不用忌惮盛家。于是,他和母亲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孙志高立刻迎娶了青楼奇女子的外室,为正房夫人;

手里拿着大笔银钱,他就每日在酒楼里以“广结好友”的名义大摆筵席,最后学政大人当着众人面冷斥孙志高‘无行无德’,乃‘斯文败类’;

孙母拿着大笔银钱,开始投资做买卖,一会儿是胭脂铺子,一会儿是米粮行,有时候还放印子钱,最后,全都亏本;

被扶正的奇女子生下儿子后,孙家的经济情况就不太好了。于是,奇女子在孙家母子外出赴宴回来,给他们喝了解酒汤后,卷着银钱跑了。

不过,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那位奇女子留下的书信,才叫一绝,彻底让孙家母子沦为笑柄:

奇女子与孙母的侄子早就相识,生的儿子是孙母侄子的,两人相爱已久,真情可感天地,奈何天公不作美,有情人不得相聚,苦苦支撑这些日子,他们终于无法欺骗自己的感情,遂决定双宿双栖去了,请‘好仁慈好宽宏’的孙母和‘好高贵好伟大’的孙志高理解他们的这份感情;哦,请顺便理解他们带走财物的行为。

孙志高人才两空后,开始怀念起淑兰来。最后,四处打听找到再嫁的淑兰,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愿意纡尊降贵愿意娶回淑兰。

只是,此刻淑兰过得很幸福,怎会再回到孙家精准扶贫。

无家可归的孙家母子,经人介绍找个嫁妆还算丰厚的寡妇,母子俩双双入赘。

可是,经此变故,孙志高再婚后不仅继续在家里装大爷,甚至,还整日想宴宾客。只是,寡妇可不是温柔的淑兰,她气急了会打人,而且还不怕家丑外扬满大姐嚷嚷:

当初你们母子俩倾家荡产,无处容身,若不是我嫁过来,立时就要挨饿受冻!你儿子是个不能生崽的!一天到晚就知道念两句酸诗,还寻花问柳,你真当你自己是甘罗潘安哪,我若不是再嫁,鬼才跟你!连个儿子也生不出来,还得往族里过继,我还不知道下半辈子靠得住靠不住呢!休了我可以,当初我可是在耆老里正那里写清了文书的,宅子田地我都要收回来!

憨直小可爱如兰,怒怼华兰婆婆

如兰刚出场时,是一个不太讨人喜欢的小姑娘:除了皮肤白一点,模样却很普通,还有一把破头发。

而且,如兰的性格耿直,心里藏不住事情。更是被墨兰三两句话就挑拨的乱发脾气。

所以,在盛家后院,如兰就是那个被盛紘最讨厌的孩子。

后来,如兰却改变了,每次只要有如兰出场,气氛就会变得很轻松,甚至很解气:

华兰生下第三个孩子时,却不像是生了孩子,反而像是得了一场大病:整个人面色蜡黄,憔悴病瘦。连带华兰的孩子也是病恹恹的,哭声更像是小猫崽在子。

众人看出来不妥,却也不敢说什么。反而,如兰当即就开始发飙:

如兰神经大条,比旁人反应慢一拍,好容易才看出华兰身上不妥,一经发现,她就立刻发作,一下站起来,对着袁夫人大声道:“我姐姐怎么这般瘦,是不是生病了?”

然后,又当众来了一个家丑外扬:你是不是又往我姐姐房里塞一大堆妾室通房了?那就是你又逼着我姐姐挺着大肚子给你站规矩?不然就是你硬叫我姐姐怀着身子替你管家?

最后,气得忠勤伯夫人一个绝倒。

英国公嫡女杀贼,沈国舅痛骂嫡子

英国公嫡女张氏嫁去沈家后,一直被妾室小邹氏压在头上。不过,在京城第二次大乱时,她终于拿出了英国公嫡女的架势:

邹家人在酒楼里说沈国舅重伤,国舅府里都是老弱病残。于是,一群毛贼摸着黑进入了国舅府。而张氏直接用剑削下了两贼的耳朵,还甩在了地上喂了藏獒。

从那以后,沈府上下见了张氏都绕着走;张氏其后数十年的日子也过得极有派头。

而受伤回来的沈国舅听到事情始末,给了小邹氏四五个大耳光,中气十足的大骂:

“早叫你小心谨慎些,你却说是自己娘家不妨事的,便把出入府邸的牌子都给了出去!现下如何了?险些闹出祸事来!你自己死了不打紧,差点连累夫人和孩子!

又对来毛贼时,吓得躲进柜子里的嫡长子大骂:

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什么叫礼法,什么叫嫡庶,你娘过世了,这府里就是夫人最大。她的话你也敢不听?好,你若不爱听旁人的,那就自己机灵些,屁本事没有,只会听个妾室的蠢话,居然躲到柜子后头去,老子半辈子的脸都叫你丢尽了!你是男儿不打紧,贼人闯进府来,若你妹子的名节出了差池,你叫她以后怎么过?!你将来有脸去你死去的娘么!”

甚至,张氏自己都调侃:“托邹家的福,平时没少叫人笑话了,如今可消停了。”

康姨母进慎戒司,王舅母又来添柴

被娇宠长大的康姨母,一直都是横着走的。所以,不管在娘家还是在婆家,她都想当老大。

对于自己的嫂子王舅母,康姨母更是看不惯的:

挑拨王老太太,让王舅母站规矩,撺掇王舅父纳妾室;

王舅母母亲三步一叩首从枫霞山上求来的送子观音,被康姨母看来了,硬是要来做了自己的嫁妆;

把嫡次女元儿塞嫁回王家,又对元儿说只要王舅母死了,她在王家就是老大。然后,元儿给王舅母下毒。

这些仇恨,王舅母都记在心中。只是,作为人家媳妇,只能忍。不过,谁也拦不住康姨母作死,于是,在她被关进慎戒司后,王舅母终于大仇得报,。

康姨母求着王舅母托人把自己救出去,王舅母告诉她:“康家是要休妻的,为了体面才把你关进慎戒司。不过啊,小姑子这白腻的手,以后却要劈柴,浣衣,做粗活,待长了冻疮,老茧……啧啧,真可惜了。””

一辈子骄傲的康姨母,怎甘心去做苦工,在她歇斯底里命令王舅母去找人救她时,王舅母又告诉了她一个秘密:

"不犯我,我不犯人。元儿无处向我下手,我却有的是机会。我使人去青楼寻了一味上好汤药,给元儿服了。她这辈子休想生儿育女!”

王舅母隐忍了这么多年,才大仇得报,又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康姨母,真是痛快。

杀人诛心也不过如此了吧。

终极大BOSS小秦氏下线

原著中,作为终极大BOSS的小秦氏,并没有被火烧,而是中风了:

儿子顾廷炜火烧明兰逃跑后,被乱箭射死;

一对可爱的孙儿和孙女,感染了瘟疫,双双夭折;

而小秦氏也不再温婉贤淑,只剩下头发蓬乱。

然后,顾廷烨更是开心得告诉小秦氏:

我一直拿你当亲生母亲对待的,只是,你的心思不好。现在,你害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孙女,也是罪有应得。

虽然,我也暗中推了一把,可是,究竟是你自己生了坏心思,才有如此下场。

你要不是自己作死,必定能有富贵幸福的晚年。

小秦氏过世后,丧事办的很简单,顾家族人也只来了几十人,儿媳妇朱氏没有祭拜。而顾廷炜因是戴罪之身,所以,他过世后,没人提起给他过继嗣子的事情。

最后,小秦氏和顾廷炜母子两个庞大的家产,由顾廷烨做主:

平均分做四份,一份给侯府,添做修葺烧毁的房舍,一份给四老太爷一房,一份给五老太爷一房,另一份则添做祭田,供族中贫寒子弟读书。

至此,顾廷烨和小秦氏的恩怨,彻底肃清。从此以后,宁远侯府也没有人再敢有夺嫡的心思。

编后语:小编很佩服原著作者的心思,因为,整部小说没有一点宫廷宅斗的你死我活,却娓娓道来了一个真实的古代后宅。

原来,古人的生活也和当今差不多:有恶毒的婆婆,难缠的小姑子,还有没事找事的奇葩亲戚。

当然,原著的精彩不止这些,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21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