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獒

一只藏獒一套房,过去这么抢手,为何后来大

发布时间:2024/6/1 12:12:09   

藏獒是我国古老的一种犬,在过去人们生活水平普遍还不高的前提下,青藏高原上的人们大多过着游牧的生活,而野兽的频频造访,是牧民们蒙受了许多损失,于是藏獒就被大量饲养,用以防狼防野兽。

藏獒也的确担得起“大任”,它们体型庞大、性格凶猛,素有“一獒战三狼”的说法,其强大可见一斑。

有三五只藏獒守护的羊群,基本上就很少遭遇野兽袭击了,所以对于牧民来说,藏獒就是忠诚的伙伴。

原本只是在牧民等小众圈子里面流行的藏獒,后来火速出圈,被普罗大众所熟知,并受到了追捧。

一时之间,藏獒被誉为“东方神犬”,富人们争相购买,以拥有一只品相佳的藏獒为炫耀资本。藏獒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在巅峰时期,一只品相佳的藏獒,甚至被炒到了百万以上,用“一只藏獒抵一套房”来说也不为过。

但短短十几年的光景,后来藏獒的口碑就崩盘了,大量藏獒无人接手,成了高原上的流浪犬,这是为何呢?

藏獒的诞生

青藏高原上原先是没有藏獒的,大约在2.4万年前,藏獒的祖先随早期人们迁徙而来。起初这些狗都是低海拔犬种,并不能很好地适应高原环境,后来随着一些狗开始与当地臧狼交配,便使得后代犬的身上,也携带有利于高原生存的基因。

科学家在多种高原物种上都检测出了一个叫“EPAS1”的关键基因,被证明与调节血红蛋白产生的能力等有关。

获得了这项关键基因之后,并在漫长的高原生活中,这些狗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适应性改变,比如体型变大,毛发变得旺盛,最终成为了藏獒。所以藏獒的诞生,其实很简单,并不是什么10只小狗相互争斗,最终出一獒之类的。

疯狂的“藏獒热”

在20世纪80年代,藏獒率先在国外走红,因为它体型庞大,毛发量旺盛,性格凶猛,有几分似雄狮,受到了不少外国人的追捧。

90年代后,对藏獒的这种狂热传回了国内,不少商人嗅到了商机,大量兴建獒场,培育藏獒,“养狗致富”的观点也在青藏高原一带广为流传。

在商人及媒体等的多方宣传造势下,藏獒火速出圈,成了一种“奢侈品”,不少人以拥有一只漂亮的藏獒为炫耀资本。

对于当时的獒场主来说,根本不愁藏獒卖不出去,品相佳的价格甚至能几十上百万,即便是一些品相比较次的,也不愁销路,对于当时的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的。

不过藏獒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大型的烈性犬,注定了它不适合大多数普通人饲养,所以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一些人盲目跟风,养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藏獒的口碑每况愈下,至最终人们对其嗤之以鼻。

泡沫破灭,一地鸡毛

终于在年,“藏獒热”消退,经济泡沫破灭,经过对藏獒的了解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这种猛犬并不适合普通家庭饲养,于是消费回归了理性。

一时之间,即便是品相极佳的藏獒,也卖不动了。但彼时的獒场主们还未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将大量的藏獒圈养在獒场里面,以期市场回暖,仍每日以精细伙食喂养。

但时间一久,不少獒场主就绝望了,每日昂贵的伙食开支成了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大量藏獒被遗弃至野外,仅留下少数品相极佳的,期待日后能卖个好价钱。

大量销路无门的藏獒成了无主的流浪藏獒,犬类天生群居的习性使它们聚集在一起。起初这些流浪藏獒只是在村庄附近讨生活,靠人们的投喂、捡食垃圾等过活,偶尔盗食家禽家畜。

一项调查显示,三江源附近的60几个社区里面,大约有10%的家禽牲畜死亡,都跟藏獒有关。

后来随着野性逐渐恢复,这些流浪藏獒逐渐走向野外,在高原上异军突起,成为了猛兽新力量。人们发现它捕食岩羊,与雪豹争食,甚至逼退棕熊。

曾经炒到“天价”的藏獒,而今成了高原上没人要的流浪犬。自藏獒经济泡沫破灭之后,留下一地鸡毛。

其实藏獒本就是高原犬种,作为高原上的牧羊犬,它不可谓不优秀。但作为低海拔地区的宠物犬,藏獒却并非是一个好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1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