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藏獒 >> 藏獒的形状 >> 绝无仅有的五重间谍,解放战争胜利后,却因
大家还记得《伪装者》当中那个上海明氏家族的大公子吗,就是被大家戏称在家是二哈,在外是藏獒中的老大明楼,这个人物在这部影视剧中是一个传奇的人物,虽然其戏称自己说在家中谁都怕,但是其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候霸气的表现相信不少的人都是印象深刻的。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影视中的这位上海明氏家族的大公子的明楼,实际上这位看似神话般的人物,在我们中共情报史上是有原型的。
他就是曾经活跃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上海文界、政界的传奇人物,他即是我党的情报员,同时也拥有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的身份的传奇人物,他的就是被誉为“东方的佐尔格”的袁殊,原名是袁学易,曾经的化名是曾达斋。
但是这位拥有着五重身份的传奇间谍,在解放战争以后,却因为当时的“潘汉年案”被判处了12年的有期徒刑,后来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出狱以后,又再度的被江青等人以另外的名义羁押了8年。
最后在年的时候,袁殊因为病重,在11月28日的时候,在北京病逝,至此这位中共历史上传奇的特工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一、出身富贵官宦之家,却历经磨难
在革命的历史上,有在前线奋勇杀敌的英雄,但是也有在敌人的心脏周旋的影响,其一举一动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的前线的战局。
袁殊在年4月份的时候出生于湖北蕲春的一户没落的官宦家庭,由于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导致社会处于一个水深火热当中,富有爱国情怀的袁殊的父亲袁晓岚是一个秀才出身,当时确实热衷于排满活动。
在其父亲袁晓岚年轻的时候已经是同盟会的成员了,已经开始渐渐地抛出封建身份,开始向新思想前进,为了革命活动,袁晓岚几乎是耗尽了家财。
袁殊的母亲贾仁慧也算是出身名门了,是前清盐官富贵人家的女儿,在袁晓岚没落以后,就带着袁殊和其两兄弟靠着贾家的接济也算是能够勉强度日。
但是上天似乎也是在考验他们母子的生存下去的决心一样,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贾仁慧的父母均去世了,无可奈何的贾仁慧母子为了生存,去上海投靠夫君袁晓岚。
但是此次的袁晓岚在国民党机关担任要职还和学生姘居而拒绝了贾仁慧母子的投靠,无奈嘉氏母子三人只能在上海的浦东教授棚户区的工人认字为生,两个兄弟为了贴补家中曾经也到大街上卖过大饼、擦过皮鞋。
可以说袁殊的童年的生活是历经坎坷和磨难,虽然作为父亲的袁晓岚没有资助这母子三人,但是作为前清秀才的他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他托人将袁殊进入了当时的上海立达学园进行免费的入读,也正是这次入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改变了袁殊的一生。
在这个期间,袁殊加入到了“黑色青年”团体当中,思想受到这个团体的影响,开始对于社会有了自己的初步的看法,认为应该是“无命令、无服从、无制裁无政府”的状态。
但是幸运的是在年的时候,受到了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爆发,一根弦似乎是触动了袁殊的思想,年仅14岁的袁殊参加了此次运动,也正是由于此次运动,袁殊也正式由原来的袁学易更名为了袁殊。
随后大革命开始了,袁殊满怀热情的参加了北伐军,开始了自己人生当中的重要的旅程的开始,在北伐期间,袁殊因为其优异的表现,曾经被提拔为了国民革命军第18师政治部的指导员。
经过袁殊的好友当时担任国民革命军的胡报一的引荐和提携,加入到了当时的国民党。
但是满怀着爱国热情的袁殊被年发生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令袁殊悲愤不已,最后无奈地离开了部队,去上海开始寻求新的进步。
在这一段时间,袁殊开始阅读报刊,对于时政开始有了更加的深刻的理解,除此之外,袁殊还经常投稿给报刊。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的,袁殊的一篇文章引起了当时的新闻学者白涛的注意,白涛就主动的联系到了袁殊,一来二去,两人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当时的新闻理论的问题。
在白涛的影响下,袁殊有了当记者的愿望,为了扩充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实现自己的记者的梦想。
在年的秋天,袁殊开始远赴日本学习新闻学的课程,经过了将近一年的学习,在年的夏天的时候回到了上海。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谋划,在年的时候,袁殊创建了《文艺新闻》,从此刻开始,一个军人正式的转变成为了一个记者,袁殊的新闻工作生涯也开始了。
但是由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镇压和当时的共产党领导层犯了“左倾”的错误,所以包括袁殊的《文艺新闻》在内的很多的报刊都被停封了。
袁殊的报刊从开始创办到结束,经历了一年又三个月的时间,在年6月20日的时候,第60期发布后停刊。
这次失败的经历令袁殊开始思考失败的经验,同时也是开始对于自己报刊的方向有了新的思路和思想。
后来在经过半个世纪以后,曾经和袁殊一起工作的夏衍回顾说:“我不止一次的和冯雪峰、钱杏等人称赞过袁殊的积极和能干”。
二、投身革命,从报刊记者成为了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市民
实际上袁殊的《文艺新闻》之所以停刊,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的阻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袁殊的身份。
因为袁殊在日本留学的期间,不仅仅是学会了新闻专业的相关的知识和掌握日语,还有一个收获,那就是从理论上开始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也正是这个收获,改变了袁殊的后面的奋斗的方式。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年10月的时候,地点在上海静安寺爱文义路路口的一家咖啡店,袁殊与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轨迹的潘汉年接触了,此次见面后,经过潘汉年的介绍,袁殊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潘汉年对于袁殊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一刻,在后面解放战争胜利以后,袁殊被囚禁也和潘汉年有直接的关系的。
当时袁殊加入到了是当时的秘密前卫组织,更加准确地说的话,就是当时的中共中央的最高保卫机关—中央特科,从这一刻开始,一个传奇的特工开始了他的传奇的人生,情报工作影响了袁殊的一生。
实际上袁殊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实际上是有其必然的因素的,因为在袁殊入党的那一年的4月份,当时中央特科的负责人顾顺章发生了叛变,因为顾顺章对于中央特科太过熟悉,所以鉴于这种情况,原来的中央特科必须发生彻底的改变。
在同年5月份的时候,经过周恩来的组织协调下,新的中央特科开始进行了重组,但是原来的负责人因为顾顺章的叛变,已经不能担任原来的工作,继续在上海进行革命斗争。
新上任的情报科科长潘汉年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积极地寻求组织人员,需要将原本已经破碎的情报网络建立起来,以便于更好的开展工作。
夏衍口中的那位既能写作又能搞社会活动的袁殊就进入到了潘汉年的眼中,所以就有了当年10月份的会面。
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袁殊不仅仅发生了身份的转变,斗争的方式也是需要发生新的改变。
因为在袁殊加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因为其特殊的身份,所以党组织要求袁殊尽可能的变成一个小市民,以自己新的身份开始承担党的情报任务,此时为了掩护身份,袁殊改名成了袁逍逸。
从袁殊的当时的活动的倾向来看的话,袁殊从刚刚开始的明显的左倾逐渐的变成了一个处于中间状态的,也是因为这样的转变,袁殊的活动的范围更大了,结识到了更多的朋友,这样的转变确实是为袁殊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便利。
三、进入国民党情报组织,遭受误会却始终保持赤子之心
为了进一步的开展工作,在当时的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的指示之下,年春天的时候,袁殊经过自己的表兄贾伯涛的介绍,和当时担任上海市社会局长,也就是后来我们经常说的社会头子吴醒亚进行了一次会面。
经过吴醒亚的安排和介绍,袁殊开始了自己在国民党军队当中的卧底生涯,在成为了一中统特工以后,经过吴醒亚的安排,开始进入到当时的新声通讯社担任记者。
因为其记者的身份,所以得以参加了当时的南京政府记者的招待会,在此次会议期间,袁殊结识了日本驻沪副领事岩井英一。
岩井英一对于这位精通日语的记者非常的赏识,更是有意拉拢其为日军的情报人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以后,这位日军驻沪的中国特工头目以每个月“”元的交际费用,令袁殊成为了一名日军情报人员,当时的袁殊年仅22岁。
接下来的年到年的两年期间,袁殊不断地将日本人的情况分送给了中共和中统,其消息的准确程度令当时的中统的头目吴醒亚对其是刮目相看,这两年也奠定了袁殊在中统情报部门的重要的地位。
袁殊的特殊的身份加上袁殊的家庭背景,在当时的特殊的环境下,中共开始对于袁殊产生了怀疑,在年年底的时候,袁殊被踢出除了中共党员的名单。
当时此次的袁殊面对组织的此举,仍然还是坚持工作和传递情报,但是令袁殊始料未及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正式的成为我党的一名情报人员以后,袁殊最初的单线联系人是王之春,同时也是袁殊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当时在年初的时候,袁殊到了当时和王之春约定的中共联络的地点后,却找不到了和自己的联系人王之春,此次的袁殊心里自然是非常的焦急的,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情报人员断线的话,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由于当时袁殊已经被组织剔除出中共党员的名单,所以袁殊找到了夏衍希望其可以转交给中共一封信的时候,起初夏衍还是拒绝的,但是禁不住袁殊这位昔日的好友的请求,夏衍将袁殊的信封转交给了当时的特工科的负责人蔡叔厚,而蔡叔厚在拿到了信封以后,转交给了当时的第三共产国际特工组织(也就是远东情报局)进行了任职。
也正式这封信令袁殊有了新的组织和接线人,在袁殊毫不知情的时候,已经加入到了一个新的组织。
也正是由于这封信,导致了后来袁殊被转入到了“怪西人案”,但是在面对审讯的时候,袁殊除了说自己是“中统”的情报工作人员之外,其余的什么话都没有说,经过审判之后,考虑到吴醒亚的面子,加上当时的日本人的原因,加上军统的领导也是对于袁殊有拉拢之意。
在袁殊被判处了两年半的监禁以后,当时在实际入狱了八个月以后,就被保释出来了,在出来以后。
四、再次回归,继续开展工作
革命工作当中最难受的不是来自敌人的威胁,而是面对自己的同志的不信任。
在袁殊面对多方的不信任的时候,年出狱以后没多久,袁殊为了躲避国内的风头,再次开始奔赴日本进行学习,同时也让自己有一个可以缓冲的时间。
但是在年春天的时候,中日关系越来越紧张,在七七事变爆发的前夕,袁殊回国了,这个时候,袁殊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当时担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的主任的潘汉年。
在找到了潘汉年以后,袁殊认真地汇报了自己的近几年的经历,同时将自己从日本带回的一份军用地图和一些情报资料交给了潘汉年,表示自己还是忠于党组织的,还是继续愿意为党组织工作的。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袁殊再一次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潘汉年成为了袁殊在我党的直接的领导人和联系人。
但是袁殊此次的袁殊的表面上还是中统的情报员和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特务机关“岩井公馆”的工作人员。
为了继续更好的开展工作,加强工作的保密性,在年4月的时候,袁殊又加入到了青红帮,成为了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这些黑帮打大佬可以平起平坐的“通”字辈的兄弟。
在当时的抗日战线形成的初期,上海的作为当时各方争夺的中心,其复杂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情报工作成为了当时各方势力工作的重总之中,优秀的情报人员自然也是成为了各个势力的争夺目标。
在杜月笙的提醒下,当时的军统头子戴笠开始接触袁殊,因为此时的袁殊急需那种可以了解日本问题和日本又有关系的人物,那么袁殊自然是最合适的。
当时袁殊当时被戴笠逮捕过,当时为了拉拢袁殊又向袁殊示好过,戴笠就是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亲自登门拜访,求贤若渴地委以重任。
在向潘汉年请示过后,袁殊同意的戴笠的要求,开始进入到了军统工作,没过多久,在答应了戴笠的要求后,袁殊就被任命为了当时的军统局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的少将组长、第三站长,开始以这个身份为戴笠工作。
此刻开始,一代传奇间谍诞生了,袁殊的共产党、中统、军统、日军、青帮五方面背景,成为了举世罕见的“五重间谍”。
五、结语
实际上在当时的间谍圈当中,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是非常的常见的,当时五重间谍的身份可能就是独一无二的了。
也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袁殊的评价也是饱受争议,甚至在抗战结束以后,就有人说袁殊示“民族败类”。
国民党打算在抗战结束以后,以汉奸罪起诉袁殊,因为袁殊和潘汉年的特殊的关系在潘汉年案当中也是受到了牵连,虽然在年的时候,已经是平反了。
袁殊传记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61.4购买但是关于他的传奇的故事,仍然在民间流传有传说,但是随着历史的逐渐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袁殊的多种身份都是为了为我党服务的。
注:本篇为原创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
百科《传奇的“五重间谍”,抗战后被当作汉奸通缉,解放后蒙冤入狱20年》
新浪《中共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五重间谍是谁》
道客巴巴吧《袁殊的传奇式经历》
百科《伪装者》中明楼这个角色,在历史上有原型吗?